■记者 陈涛
本报讯 消费纠纷、邻里矛盾……在遭遇各类矛盾纠纷时,如何让寻求化解途径的过程不再“糟心”?
近日,由上海市司法局牵头打造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信息化平台——解纷“一件事”,在“随申办”和“一网通办”上线。平台聚集了全市解纷力量,为居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涉及4大类、共430多个类型的纠纷化解服务。居民和法人均可以通过该板块快速填写矛盾纠纷诉求,系统将根据当事人申请内容“智能”匹配和推荐合适的解纷机构。
解纷“一件事”平台上线后,杨浦各调解组织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用心处理好每一件申请工单,努力化解每一起矛盾纠纷。
化解消费纠纷 为民解烦心事
今年“双十一”大促期间,消费者王某通过官网购买了某知名品牌4件商品,价值人民币1000元左右。收货后却发现与自己下单内容不一致,且只收到2件商品。经多次与客服沟通联系,被告知出厂无问题,就不再予以回复,之后王某拨打12345再次投诉,仍以经营方反馈无漏发结案。
随后,王某在随申办上通过解纷“一件事”模块,提交了调解申请。很快,王某的调解申请被杨浦区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看到,并立即着手处理。因距离王某下单已超过一个月,为避免工单周转导致拖长调解时间,调解员通过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该经营方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所取得联系,对接到该品牌售后负责人。通过调取出厂监控、物流信息等方式,最终确认是配送环节出现了问题。品牌方及时就未配送及配送错误的商品进行了退款。
这件困扰消费者一个多月的争议,从收到调解工单到消费者收到退款仅用了7天,纠纷妥善解决,王某表示:“没想到‘随申办’上一点,就能如此快速解决困扰我这么久的烦心事,这个功能真好。”
析事明理 有效调解赔偿争议
几天前,市民李某与张某某来到杨浦交警支队事故审理大队处理车辆事故纠纷,双方就赔偿金额争执不下。驻点的人民调解员获悉后,协助两人通过解纷“一件事”平台,提交了调解申请,并及时跟进案情。
据了解,11月的一个晚间,李某骑电动自行车在十字路口与张某某驾驶的残疾人专用车发生碰撞,碰撞导致李某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主要责任,张某某所驾驶的残疾人专用车已投保商业保险,李某当场提出要求对方赔偿1000元的诉求,张某某表示无法接受。
双方僵持不下,调解员在查看了李某的病历及医疗费用清单后指出,因双方都负有事故责任,建议参照责任比例来进行赔偿。在调解员的劝导下,双方诉求逐渐回归理性,最终张某某同意按照其责任比例30%承担李某提出的赔偿费用,并给予其一定营养费补偿,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并付清赔偿款项。
安抚引导 分析发展救济途径
近日,杨浦区房地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了来自市民陈某的一件调解申请。
经了解,陈某买了一套精装修的商品房,按合同规定应在去年8月交房,但眼看已是12月,房屋建造进度只有80%左右。当陈某想联系房地产公司的联系人咨询情况时,却发现原先的联系人早已离职。在各种猜测无法证实且无法与房地产公司开展有效沟通的情况下,心急如焚的陈某,想到了“随申办”上的解纷“一件事”,于是尝试了申请调解。
调解员收到工单后发现,当事人除了提供开发商名称和地址外,并无其他有效信息,且从了解到的情况和当事人诉求来看,调解难度很大。调解员安抚了申请人的焦躁情绪,表示会尽力通过调解联动平台和其他渠道,尝试与房地产公司取得联系,帮助他及时掌握房屋实际情况,并结合他的实际需求,向其分析了几种可能的发展结果和救济途径。
目前,该纠纷尚在对接中,陈某对调解员为该纠纷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据统计,解纷“一件事”上线半个月来,杨浦累计接收到解纷“一件事”工单23件,调解成功5件。杨浦区司法局将继续指导全区解纷机构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秉持为民初心,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服务水平,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