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负重前行,他们全力践行责任与担当

  编者按

  有一句话这样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深挖潜能,开设“中医康复门诊”,最大程度承接延伸输液;发抗原、送中药,电话排摸人员信息、关怀独居老人,居委会干部冲在一线,挺到“最后”;民政救助人又一次顶住压力,维持区救助管理站(未保中心)24小时不间断正常运转。

  白衣天使、居委会干部、民政救助人、志愿者……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对急、难、繁、险,很多人把自己当成“天选打工人”,用顽强不屈的坚守、患难与共的担当,为居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宗禾   毛信慧   成佳佳

  “家门口的医院”开起了“中医康复门诊”,输液区域亮起了“夜灯”

  “陈医生,我感染了新冠,现在体温正常了,但状态不大好。”定海居民王阿婆拨通了签约家庭医生的电话。详细了解王阿婆的情况后,医生建议王阿婆来新冠中医康复特色门诊看一下,“这边除了可以开具中药抗疫方,还可以选择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治疗,能够起到加速病程、缓解症状的效果。”

  近日,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原有基础上,针对部分新冠感染者存在的咳嗽、咽痛、心慌、乏力、胸闷、关节痛、呕吐、腹泻、失眠、焦虑、眼痛等症状,升级设置“新冠中医康复特色门诊”,通过中药汤剂、针刺、推拿、艾灸、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快康复。目前,当天开的药,下午或第二天就能取,中心还免费提供代煎药、快递送药到家等服务。

  “其实这个门诊我们从去年8月就开始试点,当时我们派了2位医生去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学习交流,把好的经验做法和中医方子带回来。”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敏珏告诉记者。之前,中医门诊就诊患者数比较平稳,日均约30人。最近几周,门诊量激增至近130人,热线电话也几乎被“打爆”,都是居民前来咨询新冠相关的问题。

  对此,医院特色门诊扩展至每周一至周五开放。医生除了开具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清咽利喉等中药抗疫方,还可以根据情况,配合“呼吸训练、穴位疗法、有氧训练”等康复技术,有效缓解患者出现嗅、味觉失灵,肺功能障碍等不适,尽早恢复身体状态。目前,杨浦正将这个特色服务逐步在全区各社区推广。

  医生提醒,症状好转之后,除了要做到保持距离、坚持通风、饮食清淡、膳食均衡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可以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及有氧运动训练。

  同时,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离杨浦区中心医院最近的社区医院,继续深挖潜能,最大程度承接医院的延伸输液,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和静脉治疗需要。

  上午9点左右,输液室内坐满了人。一方面,医院对输液区域进行重新规划,统一调度医护人员保障服务力量,新增输液和氧疗位,将原先3个氧疗位,增设到13个;另一方面,医院为发热诊室、输液患者配备足量指氧仪,并安排医生定时巡查,做好患者血氧和心率的监测,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这几天在三级医院配药、到我们这里挂水的患者很多,有的药量大的,甚至要持续到晚上九、十点。”张敏珏说。

  据悉,目前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早8点至晚8点”模式,一周七天开放。发热诊室增至80间,输液位增至293个,吸氧位增至54个,配备心电监护仪21台、指氧仪123个;384名家庭医生经强化培训后全部投入社区救治一线,开通24小时热线全天候接听服务。

  居家办公电话不停,“事情还是要安排,老人还是要关心到,不落实‘伐来赛’”

  “老王侬现在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吗?”带着浓重鼻音,在办公室打电话排摸阳性感染老人身体情况的,是图们路居委会主任叶灵芝。那时,9名居委会干部已经“倒下”,不等痊愈,热度一退,叶灵芝立马就回到岗位,“没有时间考虑那么多,这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她将居民区内的感染人员一一拉进微信联络群,每天,在微信群统计感染人员的体温情况,并一一查看记录,对体温较高的居民,她会进一步了解身体情况、仔细提醒居民相关注意事项。“就是一种精神吧,支撑着我走下去。”叶灵芝说。

  自诩“天选打工人”的居民区副书记黄瑛是居委会“挺到最后”的一位。“12月22号上午就有点不舒服了,但热度还没发出来。群里感染的居民要抗原,我就一家家跑,那天要的人还挺多,发到后面,我已经跑不动了,感觉走路有点飘。”回到办公室,黄瑛身上的防护服已经湿透,“整个人都不好了,下午一下子烧到39度5。”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芳说到这位“手下爱将”时红了眼眶:“我真的没想到,黄瑛一个人承担了9个人的工作量。好在最难的时候过去了。如今大家陆陆续续都已‘阳康’,回到办公室,继续服务居民。”

  “当时的情景呢,就是忙到你没时间喝水、睡觉。”同样坚守在一线的还有内江大楼居委会干部奚雯和李杏。

  “身边同事在工作中陆续感染,我负责大楼这块,李杏负责476弄这块,我们两个人这边要联系感染人员居家隔离事宜,那边又要电话排摸人员信息、接听群众来电,真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奚雯感慨道。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李杏也不幸“中招”,奚雯成了“独苗”。

  为了挑起大梁,奚雯总结出一些小妙招:“居民打电话过来,大多数都是咨询居委会有没有药或者抗原之类的。我就提前把抗原试剂、中药冲剂等分装好,放在居委会门口,方便居民前来领取。对于有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我就送到家门口。”

  “温度变化大,多注意身体”“做好自我防护,保持身体健康”“有症状再吃药”“切勿混搭吃药”……奚雯把一句句温馨提示专门标注在药品分装袋上,她还细心地印上了居委会的电话,“如果有老人遇到困难,可以打电话及时联系。”

  “我以为还能再挺两天,坚持到‘阳康’的同事们回来。”感染前,安图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海燕一直坚守在社区一线,和同事们奔波在小区,上门送抗原、送中药,嘘寒问暖,尽最大努力服务居民。感染后,本该静养的李海燕却放不下手里的工作,居家休息变成了居家办公,电话没有停过,“事情还是要安排,老人还是要关心到,这个不落实‘伐来赛’额。这是我的责任。”

  “张师傅,侬最近身体还好伐,要注意身体哦”“陈阿姨,买小菜额辰光,侬记得要戴好N95口罩”“没抗原了是伐,伐要急,吾跟楼组长讲好了,等一下伊会放到侬门口额”……这样的电话,每天不知道要打多少,居委会干部们无论是否感染,都坚守在电话前,将关爱送达小区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等特殊人群。

  24小时“不打烊”,“订餐人”“逆行人”“保管人”全力保障

  “39度2,我也发烧了”,杨浦区救助管理站(未保中心)食堂最后一名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病倒。彼时,站内还有3名受助人员和若干名工作人员,一日三餐成了难题。“工作人员有能力自己点外卖,但受助人员需要我们关心,不仅要让他们吃饱,还要吃得好,在这个特殊时期增强抵抗力”,站里决定每天提前了解受助人员第二天想吃什么,然后由值班人员购买。

  “豆浆、茶叶蛋、包子油条、青菜鸡腿荤素搭配,谢谢你们。”受助人员姚某对给她送餐的工作人员说。在保障好饮食的同时,工作人员还每天给受助人员测量体温,实时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近日,一名求助者敲响了救助站的大门,“老家亲戚病重,我需要立刻赶回去,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工作人员立刻查询火车班次,恰巧两小时后有火车,如果坐地铁赶过去可能来不及,但站里驾驶员都恰巧出任务了。刚要下班的一名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主动申请开车护送这位求助者去火车站,让她能第一时间赶回老家。

  每逢冬季,救助站工作人员总是放心不下那几名长期露宿人员,坚持每天去关心他们。

  救助站还长期承担着杨浦大部分抗疫物资的保管和发放工作,哪怕在人手严重不足时,也尽全力完成好每一次物资保障任务。

  去年12月起,救助站工作人员小胡便一直驻扎在站内,至今经手了近50万件物资的搬运、保管、分发工作。忙起来的时候,小胡连饭都顾不上吃,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他却表示:“我没感染就多干点活,这样刚刚‘阳康’的同事就可以少干点,多休息会儿。”

  特殊时期,这群民政救助人又一次顶住压力,全力保障救助站24小时不间断正常运转。

  常年坚守、及时送服务,他们的联络群被市民游客的感谢连连刷屏

  协助人群秩序管理、参与应急救援、宣讲红十字精神……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总有一群身着红十字队服的志愿者在杨浦滨江沿岸巡视,常常打卡杨浦滨江的人们对这支团队都不陌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他们更未停下脚步。

  新冠康复期要注意什么?如何科学合理防治新冠病毒感染?近日,上海杨浦善馨红十字应急志愿服务队在杨浦滨江秦皇岛驿站开展《新冠康复六问六答》健康知识讲座,为市民游客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和抗原检测试剂。“结合防疫新形势,这支常年坚守在滨江的红十字应急志愿服务队称得上解民所需,为民服务。”及时的健康知识讲座,让服务队的联络群被市民游客的感谢连连刷屏。

  杨浦善馨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善馨应急救援中心)是一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于2021年经杨浦区红十字会批准成立。这支团队由退役军人、教师、律师组成,其中不少人同时还持有AHA国际急救员证。没有合约、没有协议,大家都是自愿加入,主动奉献爱心。

  除了向市民游客宣讲红十字急救理念,深入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宣讲、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每周,善馨红十字应急志愿服务队还要组织队员对滨江沿岸进行巡视,为市民游客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一位队员告诉记者,如今杨浦滨江的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人气越来越高,每天有不少游客到这里打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应急情况,比如儿童戏水、跑者扭伤擦伤、需要现场急救和使用AED等。“应急事件为我们积累应急救援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在平时积极开展突发意外事故演习,提升队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据了解,依托现有杨浦滨江南段沿线的三个驿站,服务队分别设立“应急救援服务点”和“城市文明志愿服务站”。“团队将始终以弘扬红十字人道文化和理念为目标,积极传播红十字正能量,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红十字事业。”善馨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表示。

  本版图片由相关单位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负重前行,他们全力践行责任与担当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负重前行,他们全力践行责任与担当 2023-01-12 2 2023年01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