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文物保护示范新案例 厚植杨浦未来发展软实力
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

  本报讯 5月6日上午,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区委书记、区长薛侃,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副局长向义海,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建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刚,副区长王浩,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孙跃东参加。

  薛侃代表杨浦区委、区政府感谢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对示范区创建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他指出,杨浦正处于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关键冲刺阶段,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决战的姿态迎接下半年的验收“大考”。要有大视野,不断深化全局性认识。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是党中央深化文物工作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从“两个结合”的高度,提升城区软实力的角度,在对标先进中深刻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有大手笔,始终坚持全方位发力。积极对接中央、市对示范区建设作出的要求和验收安排,以研究为基础、以项目为抓手、以保护为根本,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创建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有大情怀,持续推动全社会共建共享。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物保护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高效协同的组织机制,打造多方参与的平台渠道,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调动起来,让创建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

  方世忠指出,2023年是示范区创建的评估验收之年,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文物工作领域最重要的改革创新项目,示范区创建要有更高的站位,始终牢记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使命责任,坚定“创则必成”的信心决心,把创建工作转化为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举措,转化为上海推进文物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要有更准的落点,始终从滨江百年工业遗产最有优势的资源禀赋出发,解读好文物建筑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城市更新中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努力传承“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中的历史文脉,探索形成文物工作改革创新的杨浦模式。要有更强的保障,始终围绕示范区创建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密切市区联动,提高文物保护效能,加强文博资源开放力度、业态导入、升级赋能,提高文旅各要素集成、利用和配置能力,开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王浩总结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明确下阶段创建和迎检任务,并代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与复旦、同济、上理工等高校签约。与会领导共同见证。向义海、卢刚共同发布“杨浦百年·工业印迹”口述历史预告片。

  杨浦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两年多来,围绕《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精心布局、多措并举,推动文物建筑和工业遗产全方面摸底、全要素保护、全方位赋能、全周期管理,积极构建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杨浦独具魅力的“生活秀带”文化品牌示范效应不断彰显。目前《实施方案》中所列出的35个任务子项已完成23项,29个重点项目已完成19项,其余项目正稳步推进中。

  如今,通过示范区创建工作,滨江区域的老建筑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祥泰木行华丽转变为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生动呈现人民城市理念的当代实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树浦水厂通过深度处理改造项目,让百年老厂继续展现勃勃生机。由杨树浦电厂取水深坑打造而成的深坑空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修缮后的毛麻仓库旧址,如今成为上海国际摄影节等众多大型艺术展的首选地。■记者 宋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走访慰问老干部
打造文物保护示范新案例 厚植杨浦未来发展软实力
坚守党校初心 为党育才 为党献策
第十二期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一行实地参访杨浦
全国首座新闻出版博物馆18日开馆
报头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打造文物保护示范新案例 厚植杨浦未来发展软实力 2023-05-11 2 2023年05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