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城市更“聪明”,让治理变“智理”

  杨浦大桥,主塔预应力束、斜拉索、横梁等设施实现数字编码,加装智能传感设备,“数字体征”一目了然。(资料图)

  ■谷业凯  吕京笏

  上海杨浦大桥,主塔预应力束、斜拉索、横梁等设施实现数字编码,加装智能传感设备,“数字体征”一目了然;“泉城”济南,四维地质环境可视化信息系统平台,自动“剖切”地层结构、岩性、岩溶发育特征等信息,为轨道交通线路适宜性分析提供参考;“未来之城”雄安,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汇聚城市数据、统筹管理运营的信息“中枢”加快打造……一个个生动场景,映照着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创新。

  在数字空间构造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副本”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加快应用,综合利用感知、计算、建模等技术,把物理上的城市要素进行数字化,在数字空间构造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副本”,建立与现实世界实时映射、虚实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成为推动城市科学规划、高效治理,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系统,既包括建筑、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也包括人车物、水电气等各类要素,其在物理空间上纵横交错,产生的数据信息纷繁复杂。数字孪生城市能够对城市的各种要素进行模拟和仿真,以信息的形式呈现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这既能为交通信号控制优化、能源调度、重大项目周期管理、基础设施选址建设等提供指引,也可以对城市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智能预警,并提供及时反馈和对策建议。数字孪生城市通过对“虚拟”城市的分析、调控来优化现实城市的运转,有望让城市更“聪明”、推动治理变“智理”。

  把身份证这样的常用证件“装”进手机

  结婚登记,拿出手机出示电子身份证即可办理手续;赶火车忘带证件,登录APP迅速办理临时身份证明;证件丢失,领取电子身份证也能入住宾馆……近年来,电子身份证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给人们办事带来诸多便利。

  把身份证这样的常用证件“装”进手机,不仅能满足出行、住宿等生活需要,还可以在金融、教育、医疗、社保、税务、物流等场景中实现在线验证,确实方便。电子身份证的应用,并非简单地将证件数字化,还意味着要精简办事流程,打通认证难点,疏通办事堵点。这生动体现了把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办好的服务理念。

  电子身份证的实质是网络身份认证体系的构建,需要各个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协同服务能力。在不少地方,使用电子身份证可与自助终端、各业务服务前台系统实现对接,直接办理业务,不再需要出示身份证原件、留存身份证复印件。实现这一服务优化,不仅要跨部门共享电子证照信息,还要做到线上线下融合、数据同源、同步更新。全面提升电子证照应用支撑能力,才能达到“减证便民”的效果。

  不只是电子身份证,从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社会保障卡等个人电子证照,到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等企业电子证照,我国正有序扩大电子证照应用和服务领域。例如,电子社保卡开通扫一扫、亲情服务、授权登录等全国“一网通办”服务,为就业创业、医疗结算、民生缴费等带来便利;电子驾照实现在线申领,也可以在办理交管业务、接受执法检查时使用。电子证照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接下来要加快推进全国互认互通,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虚实结合”中提升城市精细治理效能

  数字孪生城市是实现数字化治理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更是未来城市提升长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近年来,数字孪生城市已在国内不少地方落地,在“虚实结合”中极大提升了城市精细治理的效能。从这个意义说,数字孪生城市不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综合集成应用,也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和治理模式。

  当前,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仍处在基础建设阶段,在平台搭建、数据利用、场景应用、标准体系、运行体系等方面仍面临着问题与挑战。比如,数字孪生城市涉及的数据类型多、系统互联互通难度大。在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既需要对这些“基础资料”统筹集纳和动态融合,也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对数据和知识进行语义分析并完成高效匹配。

  电子证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是我国政务服务不断改善的生动缩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过程中,积极推进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一体建设、协同发展,让技术手段和人文关怀共同进步、相得益彰,就能让城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来源: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让城市更“聪明”,让治理变“智理”
“新时尚”如何成为日用而不觉的“好习惯”
杨浦时报评论05让城市更“聪明”,让治理变“智理” 2023-06-06 2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