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目前,暑期已进入“后劲十足”的“下半程”。对于未成年人这个最为柔软的群体,社会的关心与爱护从未停止。
从刚来时不肯讲话,只能踮着脚尖走路,到现在能跑能跳,一个夏令营,成为他每年不能错过的“必选项”,也成为她“当一名插画师”梦想的“起点站”;社区亲子运动会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体育项目“云集”,带动健身爱好者“云集”,孩子们运动玩耍的场景,为“体育生活秀带”增添亮色;你认领这个议题,我认领那个议题,“小议事员”身着蓝马甲“披挂上阵”,深入社区收集居民意见,站在“一米高度”,探索社区发展的更多可能;没有手拿遥控器,双双站定,闭目凝神,马达声“嗡嗡”,一白一黄两辆赛车在模型跑道上飞驰,脑控赛车大PK考验孩子专注力,“不像上课,像游戏”;努力克服羞怯,向客户介绍自己的商品,“小小销售员”在动手动脑中收获职业初体验;社工积极介入,及时发现家校互动中的缺失部分,原本个性孤僻的他在“抗逆力”的培养中,渐渐变得开朗,更加积极地参与校园集体生活……
从“空间友好”逐步迈向“服务友好”,从“儿童友好”到“全龄友好”,本期2、3版带领读者感受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杨浦“儿童友好”理念的“迭代升级”。
■记者 毛信慧
康复之路上,这个夏令营是他每年不能错过的“必选项”
刚来时不肯讲话,脚放不平;现在能跑能跳,还能打篮球
赵文秀的外孙在1岁时确诊脑瘫,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在这条康复之路上,杨浦区脑瘫儿童康复夏令营,是孩子每年不能错过的“必选项”。
“他刚来时不肯讲话,脚放不平,只能踮着脚尖走路,手不能做推出去的动作,现在能跑能跳,还能打篮球。”说到这里,赵文秀的眼眶有点湿润,“因为我们家孩子脾气特别倔,是这里的老师们用游戏的方式鼓励他,耐心地帮助他康复。”
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生命早期的脑损伤导致的疾病,常表现出持续存在运动障碍、姿势发育障碍和活动受限等症状。由于在运动、肌肉骨骼、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上均存在异常,脑瘫儿童的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往往受限。
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其家庭,长期的康复训练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成人也很难坚持。杨浦区脑瘫儿童康复夏令营的一大特色是设计了不少充满趣味的小游戏,如投掷小能手、杯子叠叠乐、珠珠夹夹乐等,让孩子们的手脑在互动中得到锻炼。
7月26日,杨浦区第十六届脑瘫儿童夏令营在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启动。活动现场,来自新华医院、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的多名专家为孩子们提供康复指导。他们时而弯腰握着孩子的小手摇动身体,时而蹲下身来扶着小脚转动脚踝……测试骨骼、肌力、语言、视力、智力等残障程度,仔细了解病因、身体状况、康复训练情况等,并为每个孩子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康复治疗方案。
“我想当一名插画师”
因为疾病,夏令营学员小瑜(化名)的手部肌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萎缩,3年前,医生建议她学习画画,多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我想当一名插画师。”如今,小瑜不知不觉已经在绘画上小有所成。
2008年起,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联合杨浦区残联,启动脑瘫儿童康复夏令营公益项目,至今已连续举办16届。经过多年的康复训练,不少孩子和小瑜一样,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康复效果,有的讲起沪语快板朗朗上口,充满自信,有的在普通学校上学也能跟上进度,有的学习画画,锻炼手部肌肉的同时培养了特长……
今年的脑瘫儿童夏令营为期一个多月,在此期间,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将为36名小朋友提供集中的专业诊疗和康复指导,帮助其恢复和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体育生活秀带”,“秀”出“亲子和睦、全龄友好”
每天,她和女儿一起完成“任务”,边玩边学
一飞冲天、摇小船、小球接力赛、纸杯盖楼,利用简单的道具,就能变出一个个趣味横生的运动游戏;黄浦码头旧址、瑞镕船厂旧址、杨树浦水厂、祥泰木行旧址,杨浦滨江地标通过一段段生动的图文展开……日前,市民吴女士带着女儿报名参加了线上亲子“云”动汇,根据每天发布的任务,她俩合力完成并上传1个运动视频。每天的线上任务还同步推介1个杨浦滨江的地标,帮助孩子了解杨浦“百年工业”文明。“每天打卡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我跟女儿一起做游戏、了解杨浦滨江历史,寓教于乐,形式新颖又非常受益。”吴女士说。
暑期,用运动游戏陪伴孩子的成长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吴女士和孩子参加的线上亲子“云”动汇,是“韵动杨浦·秀出来”杨浦滨江社区亲子运动会的一部分。此次亲子运动会面向杨浦区4-12岁儿童,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日前,东方渔人码头热闹非凡,线下亲子运动会在此举行,分为“团”竞赛和“家”年华两大板块。90组家庭分成“红、黄、蓝”三个组别,家长跟孩子齐心协力,在赛道上进行障碍跑、双脚连续跳、钻圈的比拼。“家”年华则集亲子涂鸦、亲子运动等体验于一体。
“运动123”欢乐运动盒是一款原创的卡牌运动游戏,由小朋友轮流投掷,根据骰子掷出的结果,在卡片墙上随机选择一张卡牌获得对应的“挑战卡”运动任务。小朋友在运动游戏体验区集章,就能兑换运动盒子带回家,和父母、小伙伴一起玩耍。
据介绍,今年的杨浦滨江社区亲子运动会凸显“体育+儿童友好空间”特色,从“亲子和睦、全龄友好”视角出发,以家庭运动为主体,鼓励全家健康总动员。
百年前,杨浦滨江孕育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民族工业,被联合国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如今,城市定向、亲子运动、自行车、极限运动、沙滩排球等体育项目“云集”于此,吸引了众多健身爱好者也“云集”于此。孩子们踩着滑板车玩耍的场景,不仅是杨浦滨江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建设的缩影,也是杨浦打造“体育生活秀带”的一抹亮色。
爸爸的爱好,也成了女儿的爱好
今年4月,周艺丹带着女儿从扬州来到上海,并非为了旅游,她们走进上海江湾体育场,在场边为孩子爸爸加油鼓劲。2023年全国柔术系列赛(上海站)在此举行。
柔术是一项“刚与柔”结合的搏击类体育运动项目,近年来颇受青少年喜爱,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
上海站是全国柔术系列赛的首站,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28支代表队347名运动员参赛。
“他练了2年,虽然是业余爱好,但一直坚持,这次比赛从很早就开始准备了,所以今天赢了我们很开心。”周艺丹告诉记者,在爸爸的影响下,女儿也对这项运动产生了兴趣,已经练了一年。
作为全国柔术爱好者的体育盛会和青少年柔术运动员选拔的重要赛事,本次比赛项目设置覆盖U6、U9、U11、U13、U15、U17、成人全年龄段,旨在为更多柔术爱好者提供交流切磋的机会。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的徐焕此前学习柔道已有10年,最近3年才转项练柔术。面对比自己高大不少的对手,他采用了抢攻战术,迅速拿下比赛。“你需要一步步把对手引入自己设好的圈套内。”徐焕说,“我觉得和柔道相比,柔术更有意思,它就像人体象棋,是一场技术和战术的对决。”
据悉,全国柔术系列赛贯穿全年,先后在上海、山东、重庆、湖南等地举办,使赛事形成规模效应,扩大柔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普及和推广这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