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人人共享
  作为上海旅游节传统保留节目,花车巡游活动在暂别大众两年后重磅回归,并首次融入AR科技,市民扫描花车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独特的3D场景。■王子亮 摄

  “有主题、有主线、有故事、有动线”,长白228街坊的每一幢建筑都在历史的长廊里述说着城市印记。■资料图

  从一街一巷、一草一木去深入了解上海的“年轮”和印记;在走街串巷、发现探索中体验上海的年轻态和年轻力……在Citywalk成为新时尚的当下,上海正全力把更多都市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进一步放大文旅节庆的引流效应,让更多市民享受上海秋日的美好与浪漫,更加喜爱这座城市,“处处是景、时时宜游、行行可看、人人共享”的人民城市新图景徐徐展开。

  处处是景:在“家门口”全方位感受“美好与欢乐”

  秋天的上海是迷人的,斯诺克选手奥沙利文来到上海参加大师赛之余,忍不住体验了一回城市行走(Citywalk);秋日上海的各项旅游活动更是醉人的,从9月16日至10月6日,第34届上海旅游节推出200场重点活动、超千项文旅产品,不仅让上海以外的游客期待来到申城,也让本地市民可以在家门口感受“美好与欢乐”。

  9月19日晚,16辆花车从杨浦区黄兴公园出发,在沿途市民的欢呼声中驶入营口路,途经中原路、民星路、军工路等。同时,五角场商圈“彩蛋”也上演主题灯光秀,广大市民游客共享美好与欢乐。作为上海旅游节传统保留节目,花车巡游活动在暂别大众两年后重磅回归,并首次融入AR科技,市民扫描花车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独特的3D场景。

  当天,以“文旅赋能新体验,创新发展再出发”为主题的2023上海旅游节杨浦区活动暨上海大学生旅游节在黄兴公园开幕。

  开幕式上,囊括“吃住行游购娱”的《乐游杨浦Citywalk》手册首发。来自携程、抖音、美团、小红书的青年达人转换身份,当起了杨浦的“旅游推介官”,诚意邀请市民游客感受“处处是景、时时宜游、行行可看、人人共享”的人民城市新图景。2023上海大学生旅游节红色景点自拍及攻略设计大赛作品征集同时启动,带动青年学子用镜头语言、设计攻略诠释不同年代的青春印记,感受城市红色文化基因。

  据悉,上海大学生旅游节是上海旅游节杨浦区活动的特色品牌,为全国首创。自2013年以来,杨浦不断提升上海大学生旅游节的内涵和品质,逐步成为展示杨浦文旅特色的窗口和名片。

  去年以来,新的本地旅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推崇,像城市考古、城市行走等新型旅游方式不断出圈。今年旅游节上,着重对一江一河游览、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都市文旅IP进行迭代升级,并持续推出“红色初心游”“沪郊生态游”等十大惠民游系列产品。在各类都市旅游产品频频推出的背后,不仅需要形成更多“必游”打卡点,更需要与人们的城市生活形成同频共振。

  对于许多生活在上海的人来说,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往往让他们对居住地和办公地附近的“风景”习以为常。在旅游节期间,通过推出一系列旅游产品和线路,可以让人们在闲暇时间重新发现身边的“风景”。

  都市旅游该不该有“目的性”?在很多有关旅游的网络社区,这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一些人认为,“没有目的性”的城市漫游像是一种怀旧和生活方式的回归;也有一些人觉得,如果设置“目的性”,可以让探索更有深度,因而不少旅游者往往会通过老报纸、老地图去搜集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旅游节期间推出的线路能否进一步细化,特别是结合文旅、商旅及节庆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比如:在中秋国庆期间探寻上海南京路老字号的鲜肉月饼,看一看这些老字号与海派商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这比单纯在南京路进行城市行走更有意思,也能引发更多话题。

  畅享“微旅行”,悠享“慢生活”。近年来,上海结合“道路+”“公园+”“生活圈+”,打造一批升级版“小而美”“小而精”的好去处。结合此次旅游节的举行,可以将这些景点进一步升级优化,并在朋友圈“刷屏”之后,吸引更多市民放下手机、走出家门,重新打开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全方位地感受身边的“美好与欢乐”。

  上海这么大,可以多看看:从一街一巷、一草一木去深入了解上海的“年轮”和印记;在走街串巷、发现探索中体验上海的年轻态和年轻力。希望在上海旅游节中,把更多都市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进一步放大文旅节庆的引流效应,让更多市民享受上海秋日的美好与浪漫,更加喜爱这座城市。

  时时宜游: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享受更专业的服务

  外表像“太空舱”的户外旅馆,使用场景更灵活,私密性也更强;AI摄影,游客站到指定区域,就可以“变身”漫画形象拍照留念;集智能识别、充电管控、数字网络技术于一体的“亲水百宝箱”,里面装有水上飞板、水下飞行器、水下小摩托等各类亲水商品……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一个个互动式、智能化、趣味性的文旅产品引人关注,充分展现了行业创新活力。

  文旅装备不断更新,新业态新场景持续涌现,说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加速回暖,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消费不断升级的趋势。一方面,人们对旅游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打卡式旅游,越来越青睐对当地文化、风土人情进行深入了解与品味。另一方面,出行目的地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从自由行到定制旅游,再到跟着演出去旅行、想着美食去旅行、奔着民宿去旅行等,需求跨度不断加大。这对文旅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跟上消费升级步伐,精准对接新需求,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下更大功夫,才能为文旅产业发展和扩大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

  当前,数字化技术正加速融入旅行的每一个环节,这为打造文旅产品新供给、更好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提供了契机。一些文旅企业迅速抓住这一机会,积极打造以沉浸式旅游为代表的新业态,重构旅游空间和场景,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形成了新的市场增长点。不过,在打造新业态新场景的同时,还应注重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合理融入文化元素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回忆。

  每周末及国定节假日,杨浦的大学路就会成为“限定款景点”,向市民游客敞开怀抱。这样的创新尝试,发生在大学路并不令人意外。

  大学路“一手”连通创智天地园区,“一手”牵着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两侧遍布居民区,创客白领、教师学生、小区居民等群体集聚。餐饮、书店、进口手办店等星罗棋布,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纷纷落地,商业与潮文化在此“千帆竞发”。从五角场彩蛋辐射开去,周边的五个商场与大学路已逐步成长为上海中心城区的消费“热岛”。

  激活城区发展动能,不止在“买买买”,“游”与“玩”的结合会带来更多可能性。近年来,杨浦进一步丰富文旅供给,开设文化场馆,开通文旅路线。微旅行、深度体验,走进杨浦滨江、国歌展示馆了解杨浦红色历史……居民们尽享家门口的诗意与美好。

  这样的优质服务不仅在家门口,还在“指尖”。杨浦文物数字管理平台“博览杨浦”也已上线,相当于人们在云端拥有了一本“杨浦漫游导览册”。

  文化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与餐饮、住宿、购物和娱乐等行业关联性较强。进一步推动文旅市场复苏,除了加速自身的创新发展,打造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矩阵,还应积极与周边产业相关要素的创新相结合,多方面改善旅游消费体验。买票、停车、参观等环节的智慧化程度,美食、娱乐、交通等服务设施的信息完整度,都会对旅游体验产生直接影响。更好地激活文旅消费潜力,还要创造更多选择空间,提供更多出行便利,让游客在出行全过程更舒心。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如今人们希望自己的旅行更有文化味,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同时享受更专业的服务。在消费回暖、需求升级的当下,更加敏锐地捕捉行业发展新趋势,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定能吸引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诗和远方,从而推动文旅行业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人人共享:越来越多老街巷变身新地标,成为人们领略城市魅力的一扇窗口

  “今晚要睡不着啦,晚上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9月18日晚10点,地处杨浦区五角场万达广场旁的东郸小区里欢呼声不断。随着最后一户居民签字的完成,东郸小区拆除重建项目签约率达到100%,正式生效。眼前的“老破小”住宅,将在未来蝶变为崭新的高质量居住社区。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街巷变为新地标,成为人们领略城市魅力的一扇窗口。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有571个城市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达到6.5万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的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城市更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空间环境的改善,还要兼顾社会、经济、文化、治理等多重目标。

  从承载一代奋斗者光荣与梦想的工人新村,到106天内首创性地实现“三个100%”征收模式的动迁基地,再到如今空间与功能更新重塑的市级城市更新新地标,杨浦区长白228街坊成为见证上海城市发展的现实载体、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

  日前,第四批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名单出炉,长白228街坊榜上有名。“有主题、有主线、有故事、有动线”,长白228街坊的每一幢建筑都在历史的长廊里述说着城市印记。对于很多附近居民来说,饭后到这里逛一圈、“坐一歇”,是一件享受生活的美事。

  延续历史文脉、留存上海乡愁、展现杨浦记忆,这个开放性创新型社区,不仅最大程度还原了工人新村曾经的风貌,让很多“老杨浦”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且成为周边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补给地”。

  怎样让多元的利益主体包括居民自治加入进来,共同把一盘棋下好?这里由街道、科创集团、入驻企业等共同协商共同治理。“长白228街坊不只是城市更新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一个交叉点、一个结合点,更是多方合作治理理念的全新尝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杨浦区社区规划师李彦伯说。可见,以系统思维推进城市更新,确保各项工作彼此协调、相辅相成,才能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好融入社会发展、惠及百姓生活。

  以系统思维推进城市更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惠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在城市更新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发展,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通过城市更新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为商业活动提供便利,创新消费场景,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彰人文,在城市更新中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历史文化遗存,才能更好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优治理,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就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新时代新征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各项工作,必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更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民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城市,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人人共享
杨浦时报评论05城市,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人人共享 2023-09-26 2 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