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如何达成企业与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日前,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核心园内,今年正读研究生三年级的梁达豪拿着简历在一家家企业摊位间穿梭。“职”引未来·乐业杨浦——2023年杨浦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系列招聘会·环同济专场招聘会正在进行。
梁达豪告诉记者,他读的是理工科专业,又家住环同济周边,本次招聘会完全贴合他的需求。“我是明年毕业,从现在开始就要计划就业了,刚好环同济集中招人,我今天很早就来了。岗位确实丰富,薪资待遇也符合预期,现在已经约了几家公司面试。”
21家企业参与,提供45个岗位,计划招聘150余人。对于招聘企业来说,本次活动打开了人力资源供需匹配的窗口,为他们招贤纳士提供了便利。环同济企业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收到了不少简历。财务总监张晓峰表示,公司近来正着力拓展业务链,非常需要多方面人才。“我们一直和同济大学等周边高校保持互动,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完备的培养体系。我们会为每一位应届毕业生安排专门的带教导师,并提供全面、长期的员工培训,欢迎大家入职。”
随着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核心区的产业集聚,环同济区域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就业高地。杨浦不断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理念,有针对性、有步骤地推出一系列人才配套措施,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和重点企业招聘搭建平台。四平路街道同步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持续进行优秀人才与企业需求的精确推送,为重点企业提供“有温度”的人才服务。
本次招聘会结合线上、线下双重渠道,邀请专业团队直播“带”岗,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持续化的对接服务。四平路街道辖区内的两家乐业空间也现场设摊,提供职业指导咨询服务。
除了高校的优秀人才,招聘会还吸引了不少社区的待业青年,齐惠民就是其中之一。“我上一份工作从事的是规划与设计行业,前不久离职后,一直在寻找就业机会。我知道环同济的设计产业非常发达,所以对这场招聘会很期待,很兴奋。”齐惠民说。
短短半小时内已与两家企业完成面谈,这是日前,应届毕业生陈娇在悠方购物中心内的“战绩”。当天,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系列新江湾城商圈专场招聘会在此举行,将优质岗位送进求职者的“生活圈”。
陈娇告诉记者,她想抢抓机遇,多多面试积攒经验,找到合心意的工作。“这次招聘会就在悠方购物中心,离我家很近,现场的企业也大多要求在杨浦办公,对我来说通勤很便利。”
世邦魏理仕公司是全球性的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这两年业务量不断递增,需要大量人才。一场场专场招聘会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招兵买马”的好机会。这次,世邦魏理仕公司带来暖通技术员、综合维修工、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等9个岗位,招聘近30人,成为招聘“大户”。
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田鸣表示,不少岗位都很适合应届毕业生,企业内部也设置了成熟的招聘体系,希望在本次招聘会上与求职者开展面对面对话,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实现企业与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除了应届毕业生,待业、失业青年等群体,也是就业服务关注的重点。本次招聘会近30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107个。记者注意到,这些岗位涉及医疗、商贸、科技、通讯、金融、互联网、文化传播等领域,为不同背景的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机会。而且,招聘会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求职者也可通过线上扫码查看岗位信息并投递简历。
今年38岁的刘志平也在现场寻找就业机会,“我想找客服类的工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了,没想到相关岗位很多,薪资也比外面的求职市场要高一些,完全贴合我的需求。”
当下,上海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础上,正着力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此次招聘会就拓展了服务覆盖面,设立了职业指导、就业创业政策咨询、退役军人、未成年人保护、为老助残等民生服务区。
据介绍,在助力青年走向成功就业创业的同时,新江湾城街道力求打造“一站式”民生保障服务,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四平路街道则将继续围绕区域特色,打包推出用工指导、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宣传、招聘会等就业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杨浦启航导师专家队伍作用,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职业指导课程,为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贡献力量。■汤顺佳
“美丽家园”撞上“停车难”,“破题”总共分几步?
居民倪先生家住内江二村,开了十几年车,妥妥的“老司机”。目前,因为“美丽家园”建设,他将车停在上勘大厦的潮汐车位,“我晚上五六点下班,早上七八点就要出门了,停车的时间和办公楼正好是错峰,这个潮汐车位很适合我。”倪先生笑着告诉记者。
“美丽家园”建设不仅是“面子”工程,更是“里子”工程,其难度不亚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停车,就是其中“一大难”。
“施工队有30个集装箱要进场,需要我们协调出至少20个车位大小的空地,就是说至少20位业主要率先腾出车位,驶离小区。”延吉新村街道内江新村居民区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这样的老旧小区而言,公共空间狭小是通病。今年6月中旬,“美丽家园”动工前夕,内江新村居委会主任徐峥就开始“绞尽脑汁”了,“美丽家园”建设为期半年,为保证居民机动车辆的安全以及施工车辆、设备、建材的正常进出,施工区域内,机动车辆暂时无法停放。一天挪不了车位,就无法开工。
记者了解到,此次“美丽家园”工程体量较大,涵盖内江一村、内江二村和内江路391弄三个小区,所涉居民2400户,约6500人。为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长期停放的450辆车中,需暂时挪出社区停放的约为100辆。然而,小区周边没有一个能够同时容纳100辆车的停车场,怎么办?
徐峥告诉记者,破解“停车难”,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建立激励机制,“我们居委会想了个办法,给予主动退出小区停车位的这20辆车的车主每月200元补贴,直到‘美丽家园’建设结束,这算是一种鼓励。”
同时,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对内江新村周边一公里内的所有停车资源开展“网格化”摸排,详细了解各停车场的泊车数量、收费类型、收费标准、责任单位等信息。“有联系方式的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商谈,没有联系方式的,我们就找延吉新村街道营商办要电话,然后再联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摸排的过程中,徐峥达成了第二步:邀请企业融入社区治理,动态错峰共享停车资源。
徐峥发现,上勘大厦和内江新村步行距离仅700米,“一次开会时正好碰上了上勘大厦的一位市场部经理,经过她牵线搭桥,上勘大厦拿出十个潮汐停车位。”于是,双方达成了共享停车资源协议,“美丽家园”建设期间上勘大厦为内江新村免费提供潮汐车位,当会务繁忙车位紧缺时,上勘大厦的部分车辆也可在白天停至内江新村。
在以上两步基础上的耐心沟通、细心协调,是“锦上添花”的第三步。
暑期小区邻近的学校提供了5个临时停车位,水丰路上解决了30个车位……约100辆车的停放问题妥善得到了解决,居民满意度很高。
家住内江一村的周先生告诉记者,从家步行至居委会安排的学校暑期临时停车点,只需七八分钟。“虽然要走两步路,但总比每天转几圈都找不到车位强,停出来还不用担心施工期间车子被剐蹭。”
开学后,学校收回了临时停车位,内江新村的部分停车位重新开放,周先生已“车回原地”。■沈莹 曾馨尹
相关新闻
让榜样的力量、实践的经验在社区落地生根
坚持一个主心骨即党建引领,健全“政府治理、居民自治、社区共治”三项机制,搭建“社区工作、社区诉求、社区服务”三个平台,强化“队伍、设施、经费”三项保障,打造“安居在社区、友爱在社区、和谐在社区、欢乐在社区、幸福在社区”的“五在”社区。
10月9日,来自福建的“13335工作法”跟随“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来到了杨浦。
林丹,是福建省福州市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此次她受殷行街道之邀,在沪东工人文化宫作《践行“三个如何”,奋力打造幸福军门》专题党课。
社区工作经验丰富的林丹总结出了一套“13335工作法”,看似简单的五个数字是开启“幸福军门”的密码,让原本的木屋区变成全国社区的先进样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民生大居,殷行街道老旧小区多、老龄人口多、残疾人多和困难群体多,面临维修基金续筹难、停车难等治理难题,“13335工作法”无疑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示范。
“我们年轻社区工作者要将前辈经验学以致用,以党建引领推动创新治理、释放居民自治活力、汇聚社会组织合力,用活区域单位资源,加快推进美丽家园、加装电梯、改造花园、智慧充电、体医养融合等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打造幸福殷行。”殷行街道居委会干部王连凤说。
让榜样的力量深远持久,让实践的经验落地生根。当前,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全区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热潮。“通过本次专题党课,我们近距离感受到林丹的情怀和真情,被她的敬业和服务精神深深打动。”殷行街道居委会干部范伟华表示。
串千家门、知千家忧、解千家难,始终为民爱民,林丹以社区为家的奉献精神,也是杨浦社区干部共同的追求。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以榜样为标杆,把学习所得尽快转化为提升治理成效的实践动能,全面提升群众工作意识和能力,奋力建设“多姿多彩 其乐融融”美丽健康殷行。■成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