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莹 窦雨琪 陈露
加装电梯是解决“悬空老人”出行难题的暖心举措,也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民心工程。但加梯涉及到的费用分摊、施工扰民、垃圾堆放、工程质量、后续维保等问题容易引起邻里矛盾,该如何解决?
长白新村街道松花江路95弄小区门前,一条长约200米、宽约6米的“无名路”因停车乱象,时常造成车辆剐蹭、出行拥堵,甚至有居民在人车混行中受伤。
点状的小微更新项目,通过以点带线“串珠成线”,最终整合融合,才能共同成就城市有机更新这篇大文章。
四街道聚焦加梯难题,保障居民“上下”安全
定海、江浦、平凉和大桥四个街道位于杨浦南部滨江区域,近年来已基本完成了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但因区域内房屋普遍年代久远,居民对小区改造升级愿望非常迫切。
聚焦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难点、痛点,定海路街道近日召开第三季度基层法治观察片区会暨城市更新法治保障座谈会,定海路街道、江浦路街道、平凉路街道、大桥街道基层法治观察员代表,区人大代表、社区法治专员、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会。
为进一步提升辖区基层法治观察工作实效,四个街道的基层法治观察点整合为南部法润滨江先行示范片区,与会人员聚焦城市更新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提出了相关的法治观察建议。
会上,平凉路街道法治观察员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近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三次审议。草案对既有电梯加装范围作了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资源聚集到需求较为集中的地方,让老旧小区加梯目标更精准,措施更务实可行。大桥街道法治观察员认为,加装电梯是一项复杂工程,专业化程度高,要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同时注重居民自治、协调沟通,打好感情牌。
江浦路街道法治观察员认为,不同楼层居民在房屋采光、费用分摊等方面存在不同关注点或利益诉求,可以发挥人民调解组织扎根基层的优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搭桥牵线”化解矛盾纠纷。定海路街道法治观察员提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理念,“建”只是第一步,如何做好“管”也非常重要。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要做好这项复杂的工作,考验的是政府部门、居民自治组织、施工单位等各方能力和水平。杨浦区人大代表刘亮亮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加梯企业很多,资质良莠不齐,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加梯企业指导目录,更好地保障居民的权益。”
出行“第一步”,回家“最后一步”,为了群众‘上上下下’的便利,各街道法治观察员表示,将持续走实走好加梯法治保障这“关键一步”,托起群众家门口的“微幸福”。
一条无名路,从“无人管”到“众人管”
作为未正式命名、未纳入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城市隙地”,长白新村街道松花江路95弄小区门前这条“无名路”处于城市管理盲区,而此路又是沿路三个物业单位居民进出的唯一通道。由于三个物业单位内部停车位稀少,居民们纷纷将车停在了这条处于管理盲区的“无名路”上。
居民对这条“无名路”整改呼声不断,街道联合区人大代表、松花江路95弄小区居委及多方单位近日来到这条“无名路”实地走访协商。
“无名路”的尽头是松花江路95弄小区,两边分别是租赁公寓彩虹小居和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三个物业单位的进出口全都开设在这条“无名路”上。正值中午11点,这条长约200米、宽约6米的短短马路横七竖八停满了车,而此时还有不少前往福利院探望老人的车辆正在费力调头离开,现场堵作一堆。松花江路95弄居委干部蒋怡沁反映:“这三个物业住着几千名居民,都要从这条‘无名路’进出,车流、人流很大,经常堵得水泄不通,车辆通常要驶入95弄小区内才能掉头,居民不得不和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
作为民众出行的必经之路,为何呈现管、治两难的局面?杨浦区司法局依法治区办秘书科科长凌慧表示,该“无名路”属于国有城市隙地,对社会开放、通行机动车辆,但在城市道路和公路路网规划及道路设施容量范围外,有硬质铺装路面但未设置城市道路或公路路名牌。因此,“无名路”在秩序管理、市场监管和执法保障方面都尚不明确。
这条通道,一时间成了居民出行的“老大难”,也成为基层治理的“卡脖子”问题。事关百姓出行的切实需求,长白新村街道联合区人大代表,区依法治区办,同时邀请多名有过“无名路”治理经验的街道代表共商、共议,在长白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法治观察片区工作会议,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现场,各街道代表集思广益,根据各方治理经验开展“头脑风暴”,为“无名路”的治理难题提供自己的“金点子”。
控江路司法所科员刘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创新治理模式,通过科技赋能,探索开发‘智慧停车’小程序,通过设置‘潮汐车位’等形式,解决沿路物业单位居民停车难题。”
针对沿路三方物业单位管理难题,四平路街道法治观察员徐洁认为,可以通过三方委托相关单位托底管理的形式协商共治。
“无名路”旁有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杨浦区人大代表徐微徨认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原则,必须在治理方案中设置应急通道和消防通道,为福利院老年人留出宝贵的“生命通道”。
“无名路”治理虽难,在多方齐心协力共谋共治之下,这条“堵心路”将成为居民出行的“舒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