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年在“进”字上做文章,激发新动能
  图为装饰一新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今年,“中欧班列-进博号”首次扩展到3列,货值预计超过3.5亿元人民币。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近日,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进博集市城市会客厅亮灯,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游览消费。■文汇报记者 周辰 摄

  “我们与进博会携手同行6年,先后带来了近300款创新产品及疗法,包括近50款首展产品和技术。”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顾宇韶用“年年上新”总结了公司与进博会的深度联结。

  今年,这位“进博老友”的“行李箱”里依然摆满了足足60余款不同治疗领域的创新展品,包括1款全球首展、1款亚太首展和6款中国首秀。其中,全球首展的Pulse Select脉冲场消融系统是电生理领域前沿消融技术的代表之作,也是首个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的心脏脉冲场消融产品。第一届进博会上的明星展品——“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Micra此次秀出全新升级版本,其电池寿命最长可提升至近17年。

  以进博会为双循环链接点,来自世界各地、各行业的优质企业“走进来”,最优质的产品、服务、创意汇聚于进博会并对接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丰富国内市场容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绣花”管理、不断创新,“越办越好”

  5届进博会的举办,共吸引1万多家企业参展商,带来超过2000项代表性首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上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的位置。同时,在进博会重要功能性平台的链接下,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加快,“进口贸易-国内消费”相互促进路径进一步畅通。如“6天+365天”常年交易服务平台数量已增长至60家,能够更大规模挖掘内外部网络资源,形成线上展示展销信息集成体系,支撑和服务更高水平的双循环。基于此,也带动上海加快建设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

  今年的进博会全面恢复线下举办,仅企业展面积就超过36万平方米,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均刷新了历届纪录。

  兼顾进博会的顺利举办和老百姓的便利生活,上海推出多项精细化管理举措,一方面体现了上海作为进博会永久主办地,在城市保障上精益求精的态度;同时也说明经过多年办博,上海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有能力通过“绣花”管理,让进博会“越办越好”。

  以进博会展品通关为例。今年,在继续沿用通关便利等19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上海海关部门又研究制定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特殊展品布控协同处置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实施进口展品供应链安全评估,对进博会进口特殊展品实施入境地海关与上海会展中心海关联动处置,企业无须向口岸海关申请外出检查,改由上海会展中心海关就近驻场检查。这样一来,超大型、高价值、高运输存储条件的特殊展品可以从口岸直达展馆,过去的各种痛点问题都迎刃而解。

  不断创新,不断向前,这是已连续举办六届进博会最真实的写照。据媒体报道,第六届进博会充分运用多种智慧化手段,让出行更便捷、监管更高效、预报更准确、展会更安全、城市更有序。比如,海关AR眼镜可快速比对参展食品、农产品原产地等信息,实现准入情况自动甄别;人流监测分析系统和预警预测模型建立能提升展会客流分析研判和突发应急能力;进博服务保障平台迭代升级,接入消防救援、交通指挥等15类智慧系统,设立市民热线、市场监管等“进博”专题,引入列车航班等34类数据指标,智能研判场馆周边态势,提升线上线下联动处置能力等。

  体验“进博”速度,展商从“头回客”变“回头客”

  从“头回客”到“回头客”,再到“熟客”,进博会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连续6年参展的赛诺菲已有多项产品从展品变商品,其中一款“明星产品”达必妥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见证者与亲历者,从获批、上市到医保落地的每一步都体现了“中国速度”。自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上“首秀”后,2019年达必妥就被纳入第二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2020年7月,其获批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比计划提前了2年;获批后到供药仅用25天,产品上市5个月后即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今年进博会前夕,达必妥再次获批新适应症。

  “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国内一系列加速新药审评审批的政策红利,以及我们的‘中国关键’战略,公司在华研发创新全面提速。”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博文说。

  不仅是“客”,更多厂商从进博会的“参展商”成为中国的“投资商”。

  9月20日晚间,法国米其林公司的一款“绿色”轮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1日经上海海关快速审核后“秒放”通关,成为第六届进博会的首票进境展品。很快,这款可持续材料使用占比高达63%的轮胎进入今年米其林进博会“赛道乐园”主题展区,进行自己的“亚洲首秀”。米其林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介绍,米其林在往届进博会上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和发展动能,包括采购订单、轮胎业务和原配厂商的战略合作、赛事业务合作等,也收获了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更多了解,米其林希望进一步在中国探索绿色发展的新前景。

  现代汽车六次参展进博会,每年,展台的核心位置都留给了“喝氢吐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进博会助力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华‘加速跑’,展品变商品,我们也从参展商变成了持续加码中国的投资商。”现代汽车集团 (中国)品牌事业副总经理印庸壹很有感慨。

  瓦里安医疗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晓表示,2023年是瓦里安进入中国第40年,也是第6次参与进博会。瓦里安从2019年开始大规模提高产能,3年间提高6倍;2022年瓦里安全球创新中心落户北京,2023年进一步投资建立中国精准肿瘤诊疗临床服务体系。通过进博会,瓦里安不仅实现了“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更在这一国际平台完成了“生产商变生态建设者”的转型。

  “进博集市”成为“城市会客厅”

  近日,“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上,世纪广场对面的商业楼亮起了灯,“进博集市城市会客厅”的招牌显现出来,不同肤色、国籍的展商们簇拥在一起,向来来往往的市民发出诚挚邀请。

  市民李阿姨举着手机走进来,指定要寻找一款蜂蜜糖,“手机上看到宣传了,就来看看。”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市民游客碰巧遇上开业,也纷纷进来试用和品尝。现场火爆的生意,让各国展商直呼惊喜:“以前就听说南京路是一条著名的商业街,但来购物的消费者比预想的还要多。”

  进博集市城市会客厅,由新世界集团与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携手打造,1至5楼分别是综合展与国别展。即日起至11月10日,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买到“进博同款”——不仅有往届进博会热门产品,还有第六届进博会展出的新品同步发售,第一时间共享进博红利。

  两年前,南京路上开出全国首个进博主题消费业态“进博集市”,以“6+365”的长期销售模式服务市民游客,是进博会展品变商品的“最快”通路之一。随着南京东路中段各项更新与改造基本完成,进博集市也迎来2.0版本——进博集市城市会客厅,占地面积近600平方米,集结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款进博同款及国别特色商品,涉及服饰箱包、食品酒饮、美妆个护、工艺品等十余个品类,围绕进博新品首发、国别商品体验、旅游文化推介、匠人工艺展示等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体验和需求。

  步入全新的进博集市城市会客厅,率先映入眼帘的是环绕在地球装置前的各国语言“你好”,带领消费者开启“环游世界”之行。各个展台依次呈现来自阿富汗、阿根廷、比利时、捷克、法国、伊朗、哈萨克斯坦等18个国家进口馆的特色文化和商品,每个展台都为消费者带来沉浸式购物体验。

  首届进博会后,市商务委发布《关于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的实施意见》,在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的基础上,围绕招商引资、贸易升级、产业升级、开放升级、消费升级、城市形象和虹桥商务枢纽建设提出50项具体举措,加快将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成倍放大至各领域、多范围、全链条。

  当前,进博会溢出效应已开始显现,对贸易能级提升、消费创新升级、要素深度对接、产业优化布局、文旅多元融合等方面的带动尤为明显,呈现溢出内容丰富、溢出规模扩大、溢出能级提升、溢出意义重大的特征,持续助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个大型展会进入第六个年头,按理说一切都可以遵循惯例,按部就班,进博会却年年在“进”字上做文章,始终坚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一切只因进博会绝非一个普通展会,而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窗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平台,更是让全球共享机遇的国际公共产品。

  (来源:文汇报、新民晚报、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年年在“进”字上做文章,激发新动能
杨浦时报评论05年年在“进”字上做文章,激发新动能 2023-11-07 2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