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亮主题串珠成链,将“科创中国”长三角联盟站打造成长三角创新资源汇聚的枢纽
三省一市共营优质创新创业生态

  ■记者 毛信慧 文/摄

  本报讯 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已成为撬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科创中国”长三角联盟站暨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峰会近日在江湾体育场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将进一步链接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延伸“创新链”,扩大“朋友圈”,在挖掘科技、金融、资源融合新动力的同时,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新舞台,为科技创新协同作出新贡献,共同打造一个“共创、共生、共享、共赢”的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

  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充分发挥上海科创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技术更新加快的背景下,汇聚多元文化与创新力量,共同应对创新挑战至关重要。现场,全球创业网络主席乔纳森·奥尔特曼(Jonathan Ortmans)带来主题演讲《2023全球创业生态分享》。

  近年来,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重点打造未来食品、未来健康等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未来实验室。来自联盟成员单位的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主任助理石锦澎在《做“顶天立地”式科研,孵化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主题演讲中带来了一系列研究方向介绍和项目转化落地案例分享。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来自联盟成员单位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秋岩,从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产业集聚度、对外开放度、创新策源力三个方面,为与会者带来精彩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经验分享。

  峰会上,三省一市创新孵化主体代表围绕“长三角高质量孵化协同”开展圆桌对话。

  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助理、副院长郜军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内在的必然逻辑和内在需求,三省一市应优势互补,协力打造全球的产业创新高地和创造力中心。滁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计晴介绍,滁州正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东部中心在滁州建立了分中心,主要围绕滁州特色产业,把需求摸索出来,进行技术需求的转化。启迪之星执行总裁韩威认为,如何促进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点在于,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产业需求的重要切入点。顺融资本合伙人、蒲公英孵化器总经理吴晓梅分享了多年来与政府部门、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高校院所紧密合作,打造从苗圃到孵化到加速的全链条式创业服务的经验。

  据悉,未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创新孵化主体将从领域聚焦、联动机制、孵化活动、专家资源等方面全方位打造长三角系统联动孵化生态圈,为创业者提供高质量创业环境。

  为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国家科技部于2020年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三年来,三省一市积极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在区域创新协同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工作经验。

  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旭晨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创新型人才培育为科技创新生态增添新活力的案例。苏州工业园区(江苏融政)副总经理郭雅婷、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助理陆继军在会上发布《长三角跨区域协同案例》。

  作为2023(第17届)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主办,杨浦区双创示范基地承办。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杨浦创新发展20周年。杨浦作为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携手联盟成员单位共同营造优质的长三角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今年活动亮点纷呈,主要有三个特色,一是对标战略部署,二是凸显三区联动,三是打造品牌集成。”杨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尼冰表示,希望通过点亮主题、串珠成链,合力打造一个“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努力将“科创中国”长三角联盟站打造成长三角创新资源汇聚的枢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三省一市共营优质创新创业生态
推动多元化参与,共同构建创新型开放体系
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
作风建设,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
构建泛在可及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
杨浦时报民生04三省一市共营优质创新创业生态 2023-11-23 2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