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新实践 枫桥经验谱新篇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全区平安战线积极落实区委“人民城市新实践”要求,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行动,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超大城市特点、杨浦城区特征的新时代“枫桥式”示范项目。其中,1项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1项入选上海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同时,选树推出杨浦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十佳示范项目。
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检察听证”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法
区检察院
针对涉法涉诉矛盾化解高位运行、化解难、易反复特点,紧扣检察听证促实质化解这一主线,从加强听证规范、丰富听证形式、延伸听证效果三方面着力,为信访人提供表达诉求和申辩的平台,把法理事理情理全面讲透,切实将信访矛盾消除在首办环节、化解在基层,做到解“法结”化“心结”。2022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案件检察听证400余次,听证后纠纷化解率达95%。
上海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典型
“三员协同”化解新业态消费纠纷
区委政法委、区法院
在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过程中,聚集了近7000家数字经济企业,2023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增速达40%。平台经济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又面临数量庞大的矛盾纠纷。鉴于这一情况,通过法治服务员跨前引导、自治陪审员和解先导、专业调解员全程疏导,推进“三员协同”化解新业态消费纠纷,更好地化解矛盾、维护权益、促进发展,形成新兴产业矛盾化解“枫桥经验”的实践新范例。2023年以来,实现前端化解率95%,荣获市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杨浦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十佳示范项目
邻避矛盾化解情理法“三字决”
区建管委、五角场街道
五角场作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是杨浦重大项目建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邻避问题尤为突出。鉴于此,街道坚持把“法理情”三字诀有机融合在协商于民的过程中,做到宣传核心价值激励人、浸润法治理念引导人、提供真情服务温暖人,推动邻避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五年来,街道先后化解了涉商业广场、知名街区等20余起邻避项目矛盾,邻避类信访数下降82.5%。
法治赋能城市更新“一线工作法”
区房管局、第二征收所、控江路街道
凤南一村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厨卫合用、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日益显著。为此,通过接续传承杨浦“一线工作法”,提出“法治力量在一线调解、问题情况在一线了解、群众心结在一线化解、家庭纠纷在一线和解”的“一线工作法”,用法治赋能淬炼“枫桥经验”绣花针,助力人民城市新实践。经多方努力,凤南一村小区旧住房更新(拆除重建)项目实现一轮征询、二轮签约、腾房搬迁三个100%,其中1813户二轮签约仅用时29天,也是《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发布后全市最大规模、最快速度实现“两轮双一百”的拆除重建项目。
228街坊人民建议“软协商”平台
区信访办、长白新村街道
面对“动迁后的228街坊更新成什么样”的现实问题,坚持把决定权交给居民,并通过组织调查问卷、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收集社区居民更多新建议,很多老街坊提出希望保留228街坊原始风貌,“社区食堂”“社区服务”“记忆展陈”“健身培训”等百姓高频需求,成为228街坊引入更新新业态的“指南针”。用最大公约数破解群众对城市功能的“众口难调”,累计发放征求意见问卷1500余份,用人民建议“软协商”构建城市更新“硬作品”,打造人民城市生动实践的标杆项目。获住建部推荐参评2023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国内唯一项目。
大型商圈“三联解纷”模式
五角场街道
针对大型商圈企业商户消费类矛盾纠纷众多、类型复杂等特点,组建商圈调解联盟,布设矛盾纠纷调处点,推动自治调解、专业调解、法治服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串联企业商户、并联专调主体、互联法治服务方式,构建起消费类矛盾纠纷化解的“三联”工作模式。依托该模式,2023年以来,五角场商圈消费类纠纷化解率达到100%,做到“小矛盾不出商店,大矛盾不出商场”。该工作法入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部分省区市研讨班上海片会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