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 寒假在即,学生们不妨告别“文山题海”,到文化艺术场馆走一走。8日,申城有60个场馆获授牌成为“上海市文化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实践基地”,覆盖全市16区,囊括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多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还联手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开启MUSEUM TOUR“博物馆行旅”活动,将推送17家博物馆特色活动、推荐6条主题行走路线,学生可通过拍照、制作短视频、绘制行旅地图、设计学习任务单等多样形式记录活动经历,提升综合素养。
从教近40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感受到,如今,不少学生考试分数不低,但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还有待提升。他分析,其中部分原因是当下中小学生缺少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深度学习体验的机会。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高中美术、艺术市级教研员徐韧刚也有体会。他说,在美术课上,让学生翻看教材中的名家画作,与到美术馆参观、甚至动手体验艺术的魅力,带给学生的感受有巨大差异。他鼓励所有中小学生有机会要走进艺术场馆多体验、多感受。
在此背景下,2022年,上海市文教结合文化艺术场馆“双百”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计划三年内,择优挑选100个优秀的文化艺术场馆成为现场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开发100项优秀艺术场馆特色课程。两年多来,项目已招募了60个文化艺术场馆,对接试点合作学校200余所,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1200余次,开发特色课程200余节,累计受益学生近30万人。
《渡河的工具》《打个水手结》《海上观星术》……在中国航海博物馆,“未来航海家STEM”系列课程受到中小学生追捧。2017年起,中国航海博物馆已连续七年开展“馆校合作”项目,每年依托“博老师研习会”“课程开发”两个子项目,联手博物馆教育、科普教育、中小学教育、航海历史、航海科技、航海人文等多领域专家学者,以及馆校双方一线教育工作者,累计开发、实施优质航海课程160多门。
去年,上海博物馆探索“何以中国”文物考古主题校园展,将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最新考古发现,以主题校园展及巡展方式展示给广大学生,让文物“活”起来,累计参观人数超过1万人次。
上海市科艺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搭建文化艺术场馆与中小学校合作的桥梁,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科艺中心还将借助“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为全市中小学校继续推介优质的校外课外活动、课程及课后服务资源。■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