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莹
本报讯 2月26日上午,内江大板房楼下张贴《控江路501-515(单号)成套改造项目更新实施方案》,居民们围着张贴公示仔细阅读。当天上午,该项目进行了设计、更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公示及置换房源、评估公示。
始建于1966年的控江路501号-515号(单号),由两幢5层建筑组成,每幢楼有4个门栋,一梯6户,共计240户居民,3户人家合用一套厨房与卫生间。因房屋为大型预制板装配式结构,俗称“内江大板房”,于去年9月28日实现首次征询高比例生效。
如今,它在新年里又迎来了新进展。
在内江大板房住了55年的居民竺先生,仔细研究了公示图、现场展示的户型平面图和大楼结构立体模型,“我们改造后是28.6平方米的A户型,增加了十几平方米,独立的厨房卫生间还有阳台都是新增面积。”更让竺先生惊喜的是,以前户型朝南,但南北不通造成室内光线昏暗压抑,黄梅天潮湿闷热,“改造后,居然变成了南北通透的好户型。”
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出台后全市首个原址改建+协议置换项目,控江路501-515号(单号)成套改造项目是杨浦区历年来协议置换比例最高的项目。项目针对朝南户(02、03、04、05 室)共计160户采取回搬安置方式,朝北户(01、06室)总计80户采取置换或货币安置方式。对于160户回搬居民,项目详尽公示了成套改造后房源户型及面积;对于另外80户,项目具体解读了置换的房源或货币安置的具体方案。
内江路大板房成套改造项目的实施主体、上海卫百辛(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赵轶表示,“原来一梯6户中两室朝北、四室朝南,把朝北的两户进行异地安置,让朝南户全部回搬,这样能从房屋结构设计上做到南北通、一门关。”根据现场公示的六种户型图,未来房屋内部结构变更为独门独用厨卫,楼房则由原2幢房屋、8个门栋、1梯6户变更为2幢房屋、4个门栋、1梯8户。将朝北的80户全部抽离后,原本逼仄的老户型房屋将被改造成家家户户“南北通”的户型,平均每户增量面积可达10余平方米。考虑到社区高度老龄化,新居还会加装电梯。
控江路501-515(单号)成套改造工作组基地经理都旦尼告诉记者,“目前张贴的是征询意见稿公告,不是最终公告。接下来14天我们将开放式听取居民意见。”不仅如此,自项目启动以来,延吉新村街道每周与内江大板房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开碰头会,反复讨论成套改造实施方案,并介绍成套改造经验,交流解决重点难点,改造细节处处倾听民意。
记者在现场看到,基地旁还设立了居民意见箱,便于大家提出“金点子”。
继全市二级旧里以下旧改征收任务基本完成后,旧住房更新,成为城市更新中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杨浦区成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实行抽户异地安置的80户,将按照原住房建筑面积加上增量面积,结合楼层评估单价进行异地房源置换。现场公示了170套置换房源,包括95套公房、75套产权房,其中有约90套置换房源无需居民补贴差价,可以任意挑选置换。3月11日项目将正式拉开预签约工作,并于3月28日正式启动第二轮征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