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捂”并非穿得越多越好

  据解放日报 最近上海乍暖还寒,晴雨相间,早晚温差不小。这个时候,很多人遵循“春捂秋冻”的“老法”,裹紧冬衣,“捂一捂”。“春捂”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一味地“捂”,也不利于健康。

  “春捂”的目的是抵御寒气入侵,但在实践中,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一方面,不建议“捂”头,但要注意颈项部的保暖。头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适当的寒可以刺激头部血管及神经,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保健作用。经常用冷水洗脸或冷毛巾敷面几分钟,还能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冒。不过,低龄孩子或者慢性疾病患者,保持头部的“寒”要有度。

  另一方面,“捂”讲究“下厚上薄”,春天要保持脚部暖和,不要过早换上单鞋。对儿童、老人以及有肠胃慢性病的人群来说,尤其要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避免因受凉而引发腹痛、腹泻。

  要注意的是,“春捂”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儿童、老人等体质虚弱或抵抗力弱的人群,“捂”的程度应该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具体来看,如果“捂”的时候不觉得咽干舌燥、身体也不出汗,即便气温稍高,也不必着急减衣;如果“捂”后身体出汗,那就建议早点换装,“捂”出汗反而容易感冒。

  对于不会表达的幼儿,家长可以通过摸后背来判断“捂”的温度是否合适——干燥温热比较适宜,若出现汗津津的情况,说明“捂”得太过了,建议适度减衣。

  此外,春天早晚温差大,不论是否“捂”,都建议采取“洋葱式”层叠穿衣:内层选择柔软、透气吸汗的内衣;中层选毛衣等较为保暖的衣物;外层选挡风的夹克、风衣等。这样既能抵挡早晚凉风,又方便根据温度随时增减。

  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并且保持相对稳定,那就不必再“捂”,可换上轻便的衣服了。■任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近视防控“神药”国内获批上市
图片新闻
消毒产品不是药品
“春捂”并非穿得越多越好
不要忽视身体“报警”信号
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
杨浦时报健康06“春捂”并非穿得越多越好 2024-03-21 2 2024年03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