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

  ■任平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要求的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以高水平生产力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到“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再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遵循。

  翻开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的年度数据图,一条变化的曲线耐人寻味。

  2016年到2020年间,装机容量从50万千瓦增长至330万千瓦。2022年起,曲线坡度骤然加大,2023年数据飙升到3000万千瓦,在高基数上,同比增长逾2.6倍。

  产业铿锵突进的背后,在于“路线图”和“施工图”更加清晰——2020年我国明确“双碳”目标,2021年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2022年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今年首次将“新型储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源于金融、财税、电力、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完善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平等参与企业招标投标活动的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就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就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如何防止新赛道内出现投资扎堆、产能过剩?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同与异”,影响质与效。

  在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共性中寻找个性。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芯片是现代制造业的“粮食”。破解“缺芯少魂”问题,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产业规模占全国半壁江山的长三角共谱创新“协奏曲”——

  上海微电子实现“中国芯”国产光刻机的重大突破,浙江嘉善复旦研究院主攻集成电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推广,江苏通富微电子的封测技术与“国际一流”没有“代差”……走差异化、多元化的良性竞争路子,“中国制造”就会加速迈向“中国智造”。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的“齐步走”,搞同一种模式的“抄作业”。要把握好“同与异”的关系,坚持深入调研、把准规律、分类精准施策,使产业政策更加符合实际、切合需要。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我们就一定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来源: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海,邀约每一个出色的“你”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
杨浦时报评论05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 2024-04-16 2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