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汾西路的小店

  ■陈茂生 文

  沪北静安区的汾西路,是一条交通并不繁忙的安静小马路。沿街两侧少有装饰豪华气派的店堂,多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商铺及众多住宅小区,还有郁郁葱葱的绿化。

  那天高温,须外出办事,便走进汾西路那家一开间的杂货店想蹭点空调。于是,瞥见里面的家用小物件琳琅,且价格很有诱惑力,遂挑选几样并习惯地掏出手机。孰料,那位干净利落的老板兼伙计,平和地说道:“只收现钱,没二维码。”于是,只能悻悻然地走出店门。在“手机支付”已是浩荡大潮下,除了特别需要外早已习惯“身无分文”逛大街,这位拒绝手机支付的店老板的勇气、执着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这位杂货店老板,若在店堂里贴个二维码,顾客爱刷不刷。但人家就是简单直接地说“不”,宁可不做这笔送上门的生意。

  这让我联想起那位已经有些陌生的唐吉·坷德,骑白马,舞长矛挑战风车的故事,严肃认真还有些固执地面对世风,尽可能地保持骑士的矜持,进而还想到古人那句名言“君子坦荡荡”。

  这个路边小店背靠一大片居民区,门前两三米是公交车站,店门口来往人流络绎,说不上门庭若市但往橱窗里张望、打探的人还是不少,进门询价也是常事。店堂货物摆放看似有点“杂乱无章”,但老板能在一问一答的间隙里,将晾晒衣物用的大小夹子、各式洗刷锅盆的刷子、抹布搓板……各种居家用品拿到顾客面前。眼见有位老先生选好了中意的小用具,熟门熟路掏出10元钱,找零、装袋“银货两讫”,再用眼神打个招呼便直接走人。整个过程流畅且无需一个字,估计没个三五年的交往达不到如此默契。忽然有点明白,老板如此直言不讳,一定自有底气。

  候车时还注意到,小店生意每单多在十元、二十元之间,生意不大。哪怕一墙之隔、一步之遥的店家把扫码付款升级为“刷脸”下单。或更甚者,以后货运无人机取代了驰骋的快递小哥“小电驴”,只要不违法违规,小店就能用祖辈习惯且熟悉的方式继续生存,附近的中老年人步出小区拐个弯,就能在这里感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踏实,享受一些“怀旧”的情怀,或许还能品尝一点得到认可的满足和慰藉。就像如今很多城里人坐几小时、十几小时火车、大巴,住进古镇客寮、大山村落,然后在“朋友圈”满心舒坦地大发赞叹“又回到从前的宁静之中”一样。

  坐上车,渐渐驶远;下次带上零钱再来,“坚守”的小店一定还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在歌声里相遇
汾西路的小店
独库
蹊跷的就医经历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汾西路的小店 2024-04-23 2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