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更新,“瞄准”民心的方向

  编者按

  人民城市新实践,发生在杨浦的各种“更新升级”,都“瞄准”着民心的方向。

  “3个100%”再次“上演”,又一批居民即将与新生活握手;“终于有地方充电了!”新的共享充电桩落地老旧小区;公园里新的“午休景观房”,为户外工作者送上贴心服务;社区社会组织的“大半壁江山”,拥有了“新天地”……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杨浦如何让越来越多“幸福新空间”来到居民群众的身边?

  “3个100%”,在杨浦“返场”

  第一轮意愿征询同意率100%,第二轮征询签约率100%,第三轮自主搬迁率100%——控江路街道凤南一村,这个《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目前全市最大规模的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以“3个100%”,跑出了杨浦城市更新“加速度”。

  如今,“3个100%”再次在杨浦亮相。征询首日同意率100%、签约首日同意率100%、签约首日搬迁率100%,4月29日,凤城三村130号甲乙丙丁成套改造协议置换项目,一天完成70户居民的通知工作、两天召开4场宣讲会,实现“3个100%”,仅耗时3天。这是本年度杨浦区小梁薄板改造任务之一。

  步行几十米去倒马桶,是居民陈女士每天的“开门第一件事”,“我住在二楼,年纪也大了,楼梯又比较陡,上下楼总害怕自己摔跤,半夜里起来上厕所也很不方便。”

  除了每日清早拎着马桶上上下下跑,公共厨房拥挤,在狭窄楼道内只能比肩穿行……这些都是控江路街道凤城三村130号甲乙丙丁70户居民的日常。随着“3个100%”的达成,这些居民将彻底跟“拎马桶”时代告别。

  居民郤先生办完交房搬迁手续后,正好赶上集中搬场仪式,坐在搬场车上的他笑呵呵地与老邻居们挥手道别。“上次居民代表座谈会上,我提出希望早点搬,没想到这么快实现了,太好啦。而且,这次还拿到了奖励费用,我要把它用来装修新房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过渡费,本次项目还设置了早签奖、门栋签约奖、全签奖和全搬奖。“如此快速地实现三个百分百,也就意味着这些居民都将全额拿到10万元的奖励费。”卫百辛(集团)有限公司居民工作组组长赵轶告诉记者。

  未来的新生活将“安放”在何处?居民贺女士的心愿是“搬去凤南”。而凤城三村130号甲乙丙丁70户居民的协议安置地,正是凤南一村的余量房源。“我们归类梳理了这里居民原有的多种房型,对标划档到凤南一村的5种房型中进行安置。”控江路街道凤三(4)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叶敏告诉记者。“我如愿了,政府真的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贺女士高兴地说。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人民城市新实践的应有之义。今年,杨浦把宜居安居作为首要目标,全力打赢小梁薄板“收官战”、旧改收尾“攻坚战”、 美丽家园“提质战”等“三大战役”,统筹用好低效用地资源、工业遗产资源、商业载体资源等“三类资源”,积极探索更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杨浦模式、杨浦路径、杨浦样本。

  “三步走”,新能源车车主“终于有地方充电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范围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市民选择新能源车作为出行工具,然而老旧小区没有产权车位、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的“先天不足”,造成新能源车车主的“充电难”。

  长海路街道国和路611弄小区也曾面临这样的难题。而如今,12个新能源汽车共享充电桩分批落地小区,面向居民开放。“我的车终于有地方充电了!”“充电规范了,隐患消除了,我们住得也更放心了”……居民们纷纷点赞。

  这桩喜事的达成,源于民心所向。

  国和路611弄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区276辆私家车中,约五分之一是新能源汽车。由于没有产权车位,不少车主“各显神通”,违规私装充电桩、从家里“飞线”充电等情况频现,影响环境美观不说,还带来了公共安全隐患,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和街道管理办多次上门清理,依然“治标不治本”。

  2023年4月,上海印发《上海市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支持小区以“统建统营”模式,引入充电运营商开展公建桩建设。一边是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广,一边是小区新能源车主的迫切需求,国和路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明下定决心:“根本问题不解决,小区里没有充电桩,居民没有办法,最终还是会找‘野路子’。只有一个字,装!”

  于是,国和路第一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牵头召集业委会、物业和小区自治团队“大拇指”文明宣导队开会协商。“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引进这个项目能否在小区通过征询?因为新能源车车主毕竟只占所有车主的五分之一,其他车主或没有车的居民不一定能接受。”杨明说。

  就此,小区多次举行“三驾马车”联席会、居民代表听证会、“大拇指”评议会等,邀请居民参与,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之下,共享充电桩安装“三步法”应运而生。

  第一步,广而告之。居委会结合小区内新能源汽车充电乱象等实际情况,通过社区云、楼组群、电子屏等形式,向居民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并就共享充电桩的管理优势进行科普。

  第二步,充分征询。决议征询前,业委会、“大拇指”文明宣导队协同楼组长,提前挨家挨户走访,开展意向征询,了解民情民意。随后,“三驾马车”联系社区民警、城管部门及实施单位等,多次与居民代表举行协商会,让实施单位在会上一一解答共享充电桩的选址、价格、充电形式、安全措施等居民关心的问题。

  第三步,安装落地。“充电难”得到了缓解。

  实践充分证明,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才是党建引领下良性开展的社区治理,才是居民真正需要的社区治理。据介绍,下一步,长海路街道将继续推进其他小区充电桩的建设,满足更多居民的安全充电需求。

  看书、喝咖啡、玩桌游……户外工作者拥有“午休景观房”

  “五一”假期前,2024易跑·森林越野半程马拉松,让几千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选手,在杨浦获得了一次“满目皆景,满是负氧离子”的参赛体验。如今,扎根杨浦绿化市容一线的户外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到“氧吧”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在“复古景观房”看看书,喝喝咖啡,甚至玩一把桌游。

  长方形四角亭、鹅卵石地坪……古色古香的“忘寒居”,位于内江公园。走进其中,桌椅、沙发、书柜、空调、冰箱等设备应有尽有,杨浦首个公园里的职工工间休息室就落地于此,近日已经开始试运行。

  在日常工作中,盛瑾仪不是跟市民游客打交道,就是跟植物打交道。休息室里的按摩椅,甚得她的心,“这里有个按摩椅,对放松肌肉很有用处,累了就过来休息一下,我觉得挺好的。”盛瑾仪说。

  翟鸣涧,是杨浦园林绿化建设养护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与盛瑾仪不同,他更中意“读书角”。“这里环境特别好,非常宁静。我喜欢这个读书一角。平时工作比较辛苦比较累,午休时间在这里看看书,喝喝咖啡,很不错。如果约上同事还能一起玩玩桌游,放松一下心情。”翟鸣涧告诉记者。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人们的印象中,户外工作者总是风尘仆仆的。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越来越多优质的休憩场所“目之所及”,向辛劳的户外工作者们传递着城市的温度。广泛征询职工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了各年龄段职工的多元化需求,杨浦园林绿化建设养护有限责任公司工会,打造了这个职工工间“景观休息室”。

  夏季即将到来,除了提供饮用水,这里还将配备大麦茶、盐汽水等饮料,及时为一线职工撑起防暑降温的“清凉伞”。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休息室还将引入文体活动、健康指导、安全教育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工会服务内容,不断扩大覆盖面,打造职工的“幸福新空间”。

  社区社会组织的“大半壁江山”,“有了家”“认了门”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在此过程中,社会组织大有用武之地。

  当前,四平路街道辖区内各类社会组织已达65家,为“精品四平,睦邻家园”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90%为优秀女性创业者创立、女性负责人管理或女性就业密集的社会组织,女性成员占总人数的68.4%,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如今,这“大半壁江山”“有了家”“认了门”——日前,四平社区社会组织妇女联合会成立,旨在进一步提升女同胞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持续优化妇女就业的社会环境。

  记者了解到,四平社区社会组织妇女联合会设执行委员会,按照相关程序规定,投票选举产生了11位执委成员。上海启睿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周鹤莉,当选为四平社区社会组织妇联主席。

  “妇联,就是女同胞的‘娘家’。”周鹤莉说,“接下来,我们四平社会组织妇联执委班子,将串联起四平社区特有的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资源优势,支持女同胞创新创业,促进组织发挥作用,不断增强大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下一步,四平路街道妇联将最大限度地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中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妇女团结到妇联组织中,以“三新”领域女同胞需求为中心,按行业类别、地理分布、资源优势等强化“妇女之家”“妇女微家”覆盖,打通联系和服务女同胞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 汤顺佳   王歆瑜   宋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更新,“瞄准”民心的方向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更新,“瞄准”民心的方向 2024-05-07 2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