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烨 胡幸阳 屠瑜 郑钧天 朱珉迕 杜晨薇 周程祎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旧改基地成睦邻空间——开发等待期,也是“价值再造期”
为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加大旧改力度。居民搬走了,旧改基地“未拆除也未建设”的状态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对这些特殊的城市空间,如何让其“优雅”地存在?
在杨浦区定海路街道,一处旧改基地被临时改造后,成为周边居民的共享空间。
这处旧改基地内只有两幢居民楼,占地面积小,尚没有合适的新建规划。因管理空白,这里一度成了路人随手丢垃圾的垃圾场。
凉州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燕很想将这块地方用起来。周边因城市更新拆除了许多老房,本来嵌在其中的菜场、小卖部、理发店、修鞋铺等便民店铺也搬离了。“这块地方如果能改造成功能复合的睦邻空间,不仅能解决影响风貌、管理真空等问题,也能让居民的生活更方便。”张燕说。
去年年中,张燕与居委会干部、居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就这块区域如何利用改造,召开了多次讨论会。
凉州居民区争取到了杨浦区和定海路街道的支持,街道将辖区内7个闲置的岗亭调拨到凉州居民区,还联系了辖区高新技术企业一造科技通过3D打印技术对岗亭进行改造。定海路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肖敏说:“一造科技的老总非常爽快,一听是为附近邻居做便民实事,只收了一折的基本费用。”
改造开始后,基地被拆除了灰色围挡,刷上了明黄色的新漆,装上了大门和雨棚。今年元宵节,它以“孚光里”的新名字亮相。首场活动由定海路街道携手平凉路第三小学、上师大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举办,搭建了“家校社”联动平台。
如今,每周一到周五,孚光里天天都有活动,场场“爆满”。活动主题由居民决定,“菜单式”轮转满足各类需求;活动“主理人”也是居民,没有额外开销。
“除了前期改建的一次性投入,孚光里维持运转几乎只要付基本的水电费,可持续性很强。”肖敏说,孚光里曾联合滨江小学组织了一场公益集市,一次筹得2万余元,够用很久了。
专家建议,上海有关部门、区和街道应对现存旧改基地进行精细化区别管理,研究阶段性利用场景,探索更美好更有效益的模式。
“要对中心城区旧改基地的开发状况摸清底数,实施区别管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说,对于那些处在市中心核心区、短期内无法启动开发的旧改地块,可邀请环境设计、美术等方面专业人士,结合街区特点风貌,美化旧改基地外墙。
上海乐益发展中心创始人曹橗则建议,一些有条件的旧改基地,可因地制宜进行价值再造。市中心人流量大的旧改地块,可以打造成流量经济的承载地,紧邻居民区的地块可考虑开辟一些公共活动空间等。
专家还建议,鼓励企业参与旧改基地空间价值再造。今年1月,虹口区乍浦路一处旧改基地被知名导演陈可辛选为拍摄场地,进行改造后,乍浦路一带再现了老上海风貌,一下子成了旅游打卡地。去年5月,复星集团邀请专业人士在老城厢内方浜中路的旧改基地外墙上彩绘了大量猫咪图案,再结合街区小品的摆放,打造了“外滩猫街”,也成为网红打卡地。
汤惟杰认为,一些上海旧改基地留有石库门文化的印记,受到一些文化类商业类企业的青睐,可鼓励这些社会力量参与打造,活跃上海的城市氛围。
“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再“升温”——处处皆可行,所见皆风景
近日,记者从市政协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行的“本市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平时视察专题座谈会上获悉,上海博物馆继人民广场馆和东馆外,正在规划建设第三个馆——北馆。北馆位于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未来上海博物馆将三足鼎立,在黄浦江两岸和苏州河南北都有布局。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未来这三个馆的定位也很明确。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文物,东馆的定位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游客到东馆看完以后就能对中国的文明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人民广场馆的定位是中国看世界的窗口。未来人民广场馆是一个重点展示世界文明和艺术交流互鉴的场所,将会有很多跟世界艺术相关的展览;北馆将更加聚焦专业,定位是考古博物馆。
苏州河上建“竞技场”,黄浦江畔设博物馆、“健身房”。上海“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品质再提升。
记者日前在“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建设沟通会上获悉,上海将持续打造“一江一河”新亮点、宜乐宜游新空间、人民城市新地标,今年将推进100项建设任务,其中黄浦江55项任务、苏州河45项任务,包括持续推进民心工程、加快推动文旅功能提升、打造儿童友好示范区、提升滨水空间精细化治理水平等。
今年3月,上海市住建委、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上海市“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技术导引》,首次提出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满足全人群、全行程、全场景、全时段“四全”无障碍需求。
无障碍背后是无数个微小细节。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公交车站、轮渡码头、市民驿站、公共厕所……导引为每一处场景提供了“建设指南”,对设施的布局、建设、维护都作出细致规定。
未来,腿脚不便的朋友可以坐着轮椅一路畅通,饱览滨江美景;跟随智慧数字设施,可找到无障碍洗手间、咖啡馆;以“一米高度”看世界,适合小朋友的低位服务设施逐渐增多……
上海市住建委黄浦江苏州河发展协调处副处长陈丽红表示,上海计划以普陀区为试点,在部分条件适宜的水域开设多样化的市民体验活动,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爱好者群体,让水上运动更加亲民。
据悉,上海将丰富“漫步苏州河”都市亲水旅游产品,以“街区+”“公园+”“生活圈+”联动沿岸住宿、餐饮、娱乐、演艺等资源,打造精彩多样的亲子休闲、夜间集市、城市漫步等城市休闲产品系列;并将依托红色资源、历史文化遗存、生态修复等资源,开发红色文化历史、遗产旅游、特色游学主题线路。
在骨子里体现对“人”的观照和尊重,回应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需求
一个普通的午后,不少市民在杨浦滨江跑步、休闲。由曾经的祥泰木行改建而来、面江而立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用半开放的钢木混合结构设计,打通内外景观,将滨江风景勾勒在了一个个“取景框”里,成为生动诠释人民城市理念的最佳窗口。
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杨浦区建设了一批标杆性项目,加快升级人民城市理念研究、交流、展示的平台和载体,充分展现杨浦区和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和重大成果。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隔壁,“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吸引了不少游人在这里休憩……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时,先有这样一句话。
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对上海来说,既是光荣,也意味着一份特殊的使命。这座城市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可谓独具一格。这里有中国传统的根脉,也有最为开放多元的文化特质。
在今天,这座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命题中,需要成为一种城市的样板:它不是西方城市的翻版,而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城市建设的新版”。
也就是说,上海的规划、建设、发展、治理,要充分对标、借鉴、学习世界上先进城市的好做法,又不能全盘照搬,而必须自成一格,在守正创新中彰显自信自强,乃至在全球引领风气——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如出一辙。何以实现?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人民”二字。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是党的根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人民城市”的理念,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
人民城市,人民至上。这里有坚定的人本取向,亦应体现于具体务实的行动之中。“人民”二字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从城市的空间构造,到公共服务供给,到日常管理的手势,再到公共政策的设计推行,无不要在骨子里体现对“人”的观照和尊重,去回应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需求,适配不同群体的诉求和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考察上海,念兹在兹的除了大局,还有小事——老年人社区就餐、幼儿托育、垃圾分类等等,都曾为总书记亲自过问,甚至一盯再盯。这些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关键小事”,本身也是“国之大者”。能否有效顺应期盼、回应需求,直接关乎人心向背、归属认同。
一座属于人民、以人为本的城市,自然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也要营造最佳的环境来成就人民。
杨浦五角场街道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多了一个宝宝屋,为辖区内1-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临时制、计时制的照护服务。为了让需要它的人真正用得上,街道对辖区60户婴幼儿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从家长的目标、孩子的发展等多个维度编制,最终指导宝宝屋的建设——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样的民生服务,恐怕更能走心走实。
一个“实”字,道出城市治理的行动力、穿透力。人民城市,需要的是有人情味的治理、科学的治理、富有远见的治理。实而又实,意味着精益求精,意味着绝不浅尝辄止。拿“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来说,怎么定义15分钟,是走路还是乘车?是年轻人的15分钟,还是老年人的15分钟?医院、学校、社区食堂等日常使用频率不同的公共设施,是否都要用15分钟来“一刀切”?拍脑袋给不出答案。工程完结了,老百姓有没有住上好房子?有没有未解决的矛盾?这样的改造方式能不能复制推广?
这些年,正是在这样持续不断的追问中,这座城市许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与“民心”相关的工作,不断改进提升。赢得民心之要,首当在“实”。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民心工程”,超越单纯的民生供给,更指向对“全人群”深层需求的观照——让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人群都能够在城市中感受到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并有为之奋斗的机会,进而增强对城市的认同。
“人民的城市”,终究要让人民当家作主。
悉心服务党员和群众,是“人人屋”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做的工作。与此同时,“人人屋”也在不断地提升服务能级和功能定位。一开始,“人人屋”吸引了许多周边企业白领和来滨江游玩的居民,主打文化创意;后来又引入了党史学习特色课程,邀请全国劳模黄宝妹等来这里讲红色故事,开放场地让两新组织预约上党课;现在,“人人屋”还开通了“人民建议直通车”平台,让人人都能在这里参与社会治理。
依托“人人屋”等空间,杨浦区打造滨江人民建议征集示范带,在全区构建起“1个示范区+12个街道工作站+X个合作伙伴”的工作网络,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自2020年9月以来,共征集人民建议总数超万条,1000余条经转化落地,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到了人民城市建设的各方面。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提出至今,基层立法联系点早已多点开花,各项相关的机制亦在日臻完善。重大理念的全面践行,或许从不同侧面回答了一个根本问题:中国的城市,“何以中国”。
(来源:解放日报、新华社、新民晚报)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