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与技术,如何“共生共创”

  编者按

  未来,将出现一个怎样的智能社会?人和技术能否和谐共生?刚落幕不久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也引发了无数关于科技发展的思考。

  2分钟即可上手的电吹管、10分钟送达的电子“外卖员”、能在极寒极热等恶劣天气下作业的充电机器人……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杨浦“好物云集”;由同济大学和杨浦联合举办的智能社会论坛上,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被国内外权威专家“抽丝剥茧”……

  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杨浦不仅联手同济大学,积极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智能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科创生态“新新向荣”, 杨浦搭载着重点产业链链长制、“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强大引擎创新发展再出发,从“杨树浦”变身为“杨数浦”。

  “提速”——学乐器2分钟上手,点外卖10分钟送达

  “未来,我们期待为后代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智能社会?”7月5日,在同济大学和杨浦联合举办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上,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苏竣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杨浦“大创智”展位,或许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前来参展的黄先生,在锣钹科技的展品前驻足良久,体验了一回“即学即演奏的快乐”。“我从来没玩过乐器,这是第一次。操作起来很简单,工作人员给我戴上耳机听了自己的演奏,效果还不错!以前只见过别人吹奏乐器,现在我也可以了。”

  以“杨数浦”为主题,108平方米,20余家企业带来R1真采样电吹管、无人机、外骨骼机器人、充电机器人等一系列科技含量满满的前沿产品,覆盖低空配送、养老医疗、工地作业、艺术教育等诸多应用场景……杨浦“大创智”展位可谓“好物云集、热闹非凡”。

  让黄先生惊喜的这支小乐器,“学名”就叫R1真采样电吹管。作为一款吹奏型电子乐器,它集合了世界一流工业设计和音频科技,拥有全球真实乐器的原声,超大响应式全彩双灯带,操作简单,老少皆宜,让“音乐小白”也能轻松玩音乐,“2分钟上手、一周时间登台表演”。

  “刚下完单一眨眼的功夫就收到了,为无人机配送服务点赞!”去年12月,美团无人机配送航线在杨浦开航。王女士是开航当天第一位点单的用户,一份生煎包打包后7分钟就抵达了降落点,让她“既感受到了配送速度,也品尝到了生煎温度”。

  这样的速度与温度也来到了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会上亮相的美团第四代无人机,基于自主研发的建设城市低空智能配送网络所需飞行器、自动化机场、智能调度系统等,实现了高时效、高空间利用率的低空配送,还可在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上50摄氏度的中雨、中雪、6级风、弱光等环境中稳定飞行。截至2024年6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开通31条航线,并累计完成订单超30万单。

  “美团无人机的一大优势就是快,在杨浦范围内,平均每单配送时间在10分钟左右。它还很‘能干’,送餐、送药、取书等都可以做到,总共能为用户配送约9.2万种商品。”美团无人机现场负责人刘启泰说。

  如果说无人机配送是“外卖党”的福音,那么智能充电机器人就是“有车一族”的福音。高精度视觉定位、软硬件全线自主研发,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家用自动充电机器人FS200C,不仅适配任何功率充电桩,还能在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上65摄氏度的情况下工作。

  除了学习乐器、送外卖、充电,AI还是锻炼大脑的“神助攻”。

  一笔画图、数字比大小、记忆图片、手指操……上海博斯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认知功能筛查训练一体机,让参展人员林先生“玩得不亦乐乎”,“现在脑部疾病的发病年龄正在提前,我们年轻人也担心患认知障碍,这个一体机很有意思,做做游戏就能了解自己的认知能力健康水平。”林先生说。

  该产品集大脑认知能力筛查、训练和科普于一体,致力于提供认知障碍全病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用户不仅可检测大脑的认知能力健康水平,还能通过每日的脑力训练任务,趣味性地锻炼大脑。

  “优化”——“杨浦服务”让企业“拎包入住”

  近年来,美团、抖音、哔哩哔哩等“大厂”纷纷落地杨浦,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3年,杨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达到2600亿元,约占全市的六分之一、中心城区的三分之一。“新新向荣”的生态背后,是杨浦正在全力打造的营商环境“最暖城区”、投资促进“最热沃土”。

  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物流机器人……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杨浦企业积极参展,纷纷带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最新成果,这得益于应需求而优化的“杨浦服务”。

  展会开始前,杨浦相关部门对有意参展的企业进行了大量排摸,确定参展情况后,便开始收集企业展品、材料,办理参展手续,设计展位陈列,并协调安排现场人手。用现场工作人员的话来说,企业只需“人到、展品到”即可参展,“拎包入住”。

  杨浦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孙莉敏告诉记者:“我们的展位一开始只有54平方米,后来排摸了全区科技企业后,发现参展需求量很大,我们通过协商把展位拓展至108平方米,翻了一倍,尽可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据悉,大会期间,除“大创智”展位外,杨浦区域内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如哔哩哔哩、戴尔科技、复旦微电子等还设立了独立展区,携近百个尖端产品与解决方案亮相。

  “我们的宗旨,就是希望给杨浦企业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服务。”孙莉敏说。

  “升温”——“人文智能社会”怎么建?

  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杨浦联手同济大学,积极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智能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由同济大学和杨浦联合举办。活动中,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被国内外权威专家“抽丝剥茧”。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的演讲主题为“社会智能关于HAI主义的破题”。HAI主义,是指Human AI主义,将“人”这一概念与AI相结合,以期推动人类智慧与AI技术的共生共创。

  在吴志强看来,HAI主义有五大原则:人本互助、透明互信、安全互保、可控互动、伦理互育。“AI的发展,必须围绕人本身的需求,这是一切的起点。”吴志强说,“比如我们曾经在规划一座城市的功能布局时,先对几十万人做了一次大数据调查,排摸他们的幸福感来源于哪里、他们吐槽最多的又是什么,以此来做出决策。我还记得在厦门,让当地人幸福指数最高的词是沙茶面,那我们规划时绝对不能忘了这碗特殊的面。”

  HAI主义在上海,就成了“海”主义。吴志强说,HAI主义就是人与AI的互动,也正是这样的互动,将推动智能社会不断向前迈进,实现以人为本、AI向善。

  技术向善,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撑。

  今年5月,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欧盟《人工智能法》。论坛上,欧盟委员会官员、欧盟《人工智能法》起草小组组长加布里埃尔·马志尼以视频形式发表演讲,全方位讲解了《人工智能法》的制定背景、性质、内容、适用情况等。

  加布里埃尔·马志尼着重提到了“风险”一词。他介绍,《人工智能法》遵循“基于风险”的考量,按照人工智能系统对用户和社会的潜在影响程度将其分为4类:不可接受风险类、高风险类、有限风险类、最小风险类。风险等级越高,管控越严格。该法尤其强调对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规范和约束。

  苏竣也带来了三种应对技术变革的历史方法。一是社会精英,尤其是知识分子,出于人文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关注突破性技术的社会影响;二是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综合采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技术创新,有效规制风险;三是公众提升科学素养,增强风险意识,积极参与技术变革的治理。

  那么未来将出现一个怎样的智能社会呢?苏竣表示:“一个人文智能社会。在这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综合平衡,人、环境、技术和谐共生……”

  ■记者 汤顺佳 文   朱良城 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人与技术,如何“共生共创”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人与技术,如何“共生共创” 2024-07-09 2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