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园区和机器手玩猜拳,是杨浦一群高中生“打开”暑期的方式。
行走效率极高的轻量化关节模组、“永不止步”的伸缩腿双足机器人、能模仿人类表情的仿人机器人……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中原中学高二学生翁子杰和同学们边逛边“玩”,兴致勃勃,“这是我第一次与机器人面对面,真让我大开眼界!”翁子杰说。
这是长海路街道虬江创湾“家长学校”青少年生涯课程实践活动,活动为期2天。其实,对高中生而言,科普实践与生涯规划是一个必要的学习环节,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各产业应用场景的认知,引导职业兴趣,从而形成有目标、有方向的生涯规划。
周彦绮,也是与机器人热烈互动的学生之一。她本就是学校科技兴趣组的一员,还曾参与遥感车等机器模型的制作。这次与前沿科技“亲密接触”后,周彦绮对相关领域的职业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我经常关注海外科技,发现不少人工智能产品都已真正为人类服务,感到很神奇。这次,我看到我们国家的机器人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心里非常高兴。希望未来,我也能进入相关领域工作。”
科技园区,作为杨浦“三区联动”的“一区”,承载着杨浦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服务城区创新发展的同时,还服务青少年科创教育事业。让学生们流连忘返的园区科创教育基地,整合了上海理工大学以及园区智能制造类企业的优质资源,为开展青少年科创实践、提升青少年科创素质搭建了高质量平台。
■记者 汤顺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