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云龙 文
我1970年9月小学毕业进新安中学,还是个不甚懂事的少年。
当时,我们那个年级有12个班级,每个班级基本上都是50余人。刚进学校时,同班同学来自不同的住宅区域,主要居住在长阳路、通北路、许昌路和学校周边地区的辽源一村、二村、三村。
一个学期后重新调整班级,使得同班同学都来自一个弄堂或一个新村,这样,许多学生中不少人既是中学同学,又是小学同学,甚至有的还曾是同一幼儿园的,而大多数同学是相距不远的隔壁、隔弄的街坊人或是“同村人”,所以我们这一届学生都有两个同班同学。后来,74届同学相遇时,常常会问:“侬原来是哪个班级的?”
正是长知识的年龄,却没有什么书可读,学校里也没有特长班、学习兴趣小组之类,集体活动也不多。
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倒是有不少可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凭自己的喜好可参加,技能好的还会被分别选拔到校篮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
而更多的男同学,课间休息或放学后,会相约几个喜好运动的同学在不大的室外操场奔跑跳跃,此时,当是同学们最快乐的时刻。
精力旺盛的我们常常玩得满头大汗,直到上课铃响最后一遍的时候才冲进教室,气喘吁吁落座,心急慌忙拿出书本上课。
或者是,意犹未尽结伴离校回家,拎着轻轻的书包,玩得精疲力尽。
后来,体育老师要求我们在校外练“越野长跑”,加大运动量。记得还举办过校“越野长跑赛”,从校门口的打虎山路跑到控江路再到大连路,然后到辽源西路,最后回到终点站校门口。记得,我跑到终点时摔了一跤,身体冲进终点线,获得了第六名。
最使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校田径运动会。因为那时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和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今天完全不能比。校运动会不是经常举办的,印象中我在校期间只参加了一次。
那是1973年5月,学校举办的春季田径运动会赛场在控江路、江浦路的杨浦区工人体育场,说是田径赛,实际上也仅是田径项目中的几个单项比赛,而且是分年级分组进行。那时每周全天上课是星期一、三、五。星期二、四、六下午不上课。我们74届学生比赛在12日,星期六的下午。
我是校足球队的,所以比其他同学要早到赛场,参与运动员签到、领取运动员比赛号码、发比赛时刻表等准备工作。那次校运动会我共参加三项个人赛和一项团体赛。个人赛是跳高和100米、400米跑,团体赛是4×100米接力赛。凭借我在校足球队里经常运动的基础和平时参加体育活动而练就的身体素质,荣获二项第二名:甲组男子100米第二名;代表11班参加4×100米接力赛第二名;一项第四名:甲组男子400米第四名。在4×100米接力赛中我是最后一捧,和第一名只一步之遥。在终点站揿表的,我的足球教练吴超老师高喊:“再拼一记,第一名就是你们班级的了”。
当时,学期结束成绩报告单上,老师评语在“品德评语”一栏中,一般第一句评语总是“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而在这一年的评语中,我的评语第二句多了“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运动会纸质奖状底板是彩色油印的,我非常珍惜,完好无损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