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燕子 文
去年的一天,在阳台收衣服,看见一只鸟正在我家窗外东张西望,神情淡然而又似乎有点忧伤。我不知道它是什么鸟,但是当好奇的目光与它打量的目光相遇时,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一种无人关心、渴望关爱的眼神。
不禁产生了一丝爱怜,想要与它建立一种情感的链接。可是,怎么建立呢?它不是家禽,不是宠物,而是飞翔和栖身在城市不同角落的不知名小鸟。一不留神,它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我,早出晚归,虽然不是披星戴月,但回到家也甚晚。更别提,还有一个处于青春期、面临中考的孩子,需关爱和陪伴。
哪有时间与一只鸟建立情感链接呢?这想法,岂不可笑。
可是,窗外那只鸟让我想起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里说过的一句话:“你知道……一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看日落……”
那只鸟可不正是在看日落吗?它在夕阳里孤独落寞的样子让人于心不忍。
它是不是抑郁了?
“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小王子》这本书里,狐狸对小王子说。
我想起小时候在山林里看到的鸟儿,它们欢叫着到处找虫子吃,自由自在,一见人瞬间就飞得远远的。它们永远都是那么机灵和警惕。
可是,这只鸟儿一点儿都不怕我,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它还在我家窗外,看着我。既不叫,也不飞走。
也许,它想要吃的。
我放下手里的衣服,从厨房里找到一个小碟子,这碟子是我用来招待客人时放点心的,非常精致,我想用它来盛点米给小鸟吃,太合适不过了。
我把小碟子装上米,端到阳台花架上的花盆里,小鸟注视着这一切,不声不响。放好后,我就走开了。
很快,它就来吃小碟子里的米粒了。它吃得那么专注,那么细致,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我趁机偷偷拍下了它的模样,到网上一查,才知道它是一只珠颈斑鸠,青灰色的脑袋,沉稳忧郁的眼神,慢悠悠的走姿,脖颈上显眼的黑白色块,好像披着格纹披肩,优雅知性。
珠颈斑鸠,全身上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自然就是它颈部两侧的黑色组成部分,在浓密的黑色区域上密布着白色点斑,就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也正因为这个显著的特征,它被叫做“珠颈”斑鸠。
得知珠颈斑鸠每天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觅食,我便在上班之前,舀一杯米放到阳台花盆中的小碟子里。
我这样做,是否能与它建立情感链接?
狐狸对小王子说:“我的生活很单调。不过,要是你驯养我,我的生活就会变得充满阳光。我会辨认出一种和其他所有人都不同的脚步声。听见别的脚步声,我会往地底下钻,而你的脚步声,会像音乐一样,把我召唤到洞外。”
我期待窗外的珠颈斑鸠也这样想,我也期待它像狐狸要求小王子一样要求我——“最好你能在同一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下午四点钟吧,那么我在三点钟就会开始感到幸福了。时间越来越近,我就越来越幸福。到了四点钟,我会兴奋得坐立不安;幸福原来也很折磨人的!可要是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没法知道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还是得有个仪式。”
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回到家,我就去阳台看小碟子里的米还在不在。若是不在了,我就知道大约是珠颈斑鸠享用掉了;若是还在,就表明它没来。
过了些日子,我经常能在阳台上看到珠颈斑鸠的身影了。它在我家阳台外的花架边悠闲散步,有时候是独自,有时候是带着另外一只珠颈斑鸠。
它们会一起望着我,眼神里没有怯意。
就这样,我与大自然中的鸟类建立起了情感链接。有时候,我去我家的另一处房子,开窗也能看到珠颈斑鸠。我就想,也许是同一只吧!不然,怎么那么巧?
希望我的喂养,让它们感受到来自人类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