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新”力,创造美好生活新图景
  在上海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会上,众多机器人在这里展示各自的“本领”,舞蹈、绘画、杂技、按摩、做家务……在AI智能帮助下,机器人能做的事也越来越多,让众多参观者赞叹不已。图为7月5日,一名工作人员(中)在演示仿生机械臂的抓取动。■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杨浦正全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创新产业竞争力、创新生态生长力、创新环境吸引力,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资料图

  ■何雅君 唐玮婕 谷业凯

  看一场比赛时,可选择观众、裁判甚至是场上运动员的视角;同时举行的比赛多,可一同收看最多5场比赛;相关应用中,还可以呼朋唤友、寻找“搭子”,边看边聊……今夏,不少收看巴黎奥运会的观众,受益于扩展现实(XR)技术新应用,拥有了全视角、沉浸式、社交化的观赛体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边是城市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一边是各种高科技加速融合,创新火花不断迸发。向“新”力,如何创造美好生活新图景?

  以“YOUNG”为名,解码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

  不久前召开的十一届区委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意见》,杨浦亮出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助力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近日,杨浦区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胜利闭幕。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杨浦全力推进的“三篇大文章”。今年以来,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单”,浓缩在大会报告中,展示杨浦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杨浦,一座充满历史底蕴的人文之城,一座热情友好的开放之城,一座无界融合的创新之城,一座美好生活的宜居之城,一座成就梦想的收获之城。

  历史,是Yesterday;开放,是Open;无界,是Unbounded;美好,是Nice;收获,是Gain。Y-O-U-N-G,组成了杨浦的“YOUNG”。

  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每一个杨浦人都看到,杨浦在变。

  变化在哪?人文之城里,杨浦滨江布满红色地标的历史记忆。

  开放之城里,与海外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推动海外组织设立办事机构,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落地,是杨浦海纳百川、热情好客的表达。

  创新之城里,有全上海最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有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及与之匹配的创新生态、创新场景。高水平知识成果加速转化为前沿科技和创新产品,催生新生代企业,创造财富和价值。

  宜居之城里,人民宜居安居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首要价值目标,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公共空间科学改造,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收获之城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已在营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建立,各类要素完备的产业园区不断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持续提供,只愿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能找到成就事业的舞台。

  人与城双向奔赴,城与人相互成就。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杨浦如何把人民城市新实践的步子迈得更实?杨浦区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用一份报告,亮出今年以来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单”:稳定经济增长,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区级财政收入增速全市第三。

  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创新产业竞争力、创新生态生长力、创新环境吸引力,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回应群众所盼,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

  增强韧性安全,持续探索与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治理体系,“时时放心不下”才能“事事心中有底”。

  抓好自身建设,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持续振作杨浦 “一股劲”,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日新月异的变化,带动激情澎湃的活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杨浦将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

  以“YOUNG”为名,解码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八十周年、人民城市理念提出十周年,杨浦要全面提升人民城市建设的显示度、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人民群众福祉的感受度、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度的“四度”目标,努力完成勇担人民城市建设新使命、激发人民城市发展新动能、创造人民城市美好生活新图景、开辟人民城市治理新路径、展现人民城市党的建设新气象的“五新”任务。

  科创金融“双中心”,向新而行、相互赋能

  如果以科技为纵轴、金融为横轴构建上海的发展象限,那么,这座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独特魅力与活力跃然纸上。

  被国际权威媒体列入“2024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全球创新科技大会”名单的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近日举行。这场顶级金融科技峰会用更为直观的方式,为上海构建一幅科创与金融“双中心”向新而行、相互赋能的立体象限。

  纵观全球,打造顶尖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众多城市竞相追求的目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24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排名显示,上海-苏州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5位。从2017年的第19位,到最近连续两年名列第5位,上海的创新浓度持续攀升。

  科技大会与科技之城的深度融合,无疑是推动全球科创中心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不仅是外滩大会的核心,更是其生命力的源泉。

  今年外滩大会的金融科技浓度和前沿性达到新高度:聚焦“科技创造可持续未来”主题,2000多位行业领袖和500位权威嘉宾汇集于此;首次增设Creator创新舞台和AI创新大赛,为年轻科学家、艺术家、创业者和独立开发者等年轻人才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专属平台,彰显科技创新无限活力……

  科技的创新力为金融做好“五篇大文章”打开更多可能。作为拥有雄厚金融基础的城市,上海的金融科技应用和发展不断延伸,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生态圈。上海金融科技园区吸引着大量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夯实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作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上海还在零售支付和跨境支付等领域积极探索数字货币的应用。

  此次外滩大会上,多个金融科技行业级重磅技术产品首发亮相,10多家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赛道头部厂商集体分享最新应用探索,大会因此成为观察全球领先金融科技实践的最佳舞台。也正是得益于前沿性的金融创新,上海可以充分利用金融与科技的结合优势,推动形成科技、产业和金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体系,为科创生态的培育提供肥沃土壤。

  眼下,金融与科技的碰撞融合仍在继续……迈向国际金融中心全面提升能级的重要阶段,这座城市努力探索“向新”发展的更多路径,不仅要增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发挥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之间的联动效应,强化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增强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推进普惠金融服务能级提升,也要持续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

  这些方向无不与外滩大会的话题高度契合。从人工智能产业新实践、科技人文新思考,到金融科技新探索,这一促进国际交流、科技与人文融合的高端平台,将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更多新动力。

  5G商用“下半程”,数字中国在发展的“高速路”上飞驰

  看一场比赛时,可选择观众、裁判甚至是场上运动员的视角;同时举行的比赛多,可一同收看最多5场比赛;相关应用中,还可以呼朋唤友、寻找“搭子”,边看边聊……今夏,不少收看巴黎奥运会的观众,受益于扩展现实(XR)技术新应用,拥有了全视角、沉浸式、社交化的观赛体验。

  观众能沉浸式观看体育比赛直播,拥有大带宽、低时延等特点的5G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5G和人工智能、云计算、XR、裸眼3D等技术的加速融合,让这样的创新火花不断迸发,让更多的创意产品走入生活。

  5G商用,在我国已走过5个年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也开发出丰富的应用场景。从自动化的生产线,到自动驾驶的汽车,从跨越山河的无人机,到远程联动的手术室,5G正全面融入各行各业,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七成以上用上了5G,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以来,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14万亿元。

  作为实现万物互联、智能革命的基础性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5G为各种创新应用的孵化提供了肥沃土壤,成为数字中国发展的“高速路”。也要看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有其周期,约每10年更新一代。如今,5G已行至半程。如何在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商业应用的同时,做好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应用拓展方面的衔接,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到来做好准备,成为走好5G商用“下半程”的关键。

  回望5G的发展历程,坚持“适度超前、以建促用”,是推动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宝贵经验。积极稳妥的发展策略,让我们占据了有利的发展位势。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5G基站达391.7万个,超90%实现共建共享;我国5G关键技术取得整体性突破,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全球占比超42%,形成了涵盖系统、芯片、终端等环节较为完整的5G产业链……这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培厚了土壤。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扎实推进5G“建、用、研”协同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就能不断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把“上半程”积累的良好势头延续下去。

  从行业实践看,在技术演进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5G—A、5G轻量化等新技术已经兴起,为5G向6G发展提供了可能的路径。这些新技术可以提供更快速、更可靠、成本更低的网络连接,进一步夯实万物互联的网络基础,更好满足精准操控、协同作业等场景需求。目前,国内多家电信运营商都在加快布局这一新赛道。更好把握当今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合理选择技术路线,找准主攻方向,就能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5G技术加速演进的关键阶段,加强谋划,合理部署,统筹推进其商业应用和6G研发创新,定能更好地发挥信息通信行业“一业带百业”的赋能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

  (来源:新闻晨报、文汇报、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向“新”力,创造美好生活新图景
杨浦时报评论05向“新”力,创造美好生活新图景 2024-09-10 2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