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激发杨浦人才创新“裂变”

  编者按

  10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2024年度全球EMBA项目排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4个参评项目全部位列全球30强,且成为榜单上唯一一所拥有4个全球30强项目的商学院,实现全项目、多维度、综合排名的全球领先;2024年杨浦区重点企业人才政策宣讲会上,杨浦各方为区域内70家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送来了好政策、好点子;“建设有young”杨浦区城市建设青年创新大赛上,“智能化施工”项目团队负责人周骜表示,很喜欢通过“以赛聚才”的形式交流行业发展、见贤思齐……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杨浦走出了一条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升级之路,并不断以多种方式聚能、释能、赋能,激发人才创新“裂变”。

  位列全球30强,科研实力是“硬核”

  近期,随着复旦管院政立院区的全新落成和开启试运行,学院在致力打造“面向未来百年、引领科创时代” 的世界级商学院道路上,翻开全面焕新的灿烂篇章。10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FT)发布2024年度全球EMBA项目排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4个参评项目全部位列全球30强,且成为榜单上唯一一所拥有4个全球30强项目的商学院,实现全项目、多维度、综合排名的全球领先。

  在FT最新出炉的排名榜单上,复旦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10位,连续3年稳居中文项目全球第一;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在全球排名中位列第三,薪资水平全球第一;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项目位列全球第24位、在职MBA项目全球第一;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0位,校友网络全球第一、薪资增长全球第一。

  “我们并没有只拿出个别的优势项目,而是要让学院的众多项目全面参与排名,让毕业三年的所有班级全部去参加,让他们接受国际权威水准的全面检视。”陆雄文院长表示,复旦管院是FT全球EMBA排名榜单创设以来参评项目最多、覆盖学生最广、排名成绩最好的商学院。

  “科创是中国的机会。”陆雄文院长表示,复旦管院的科研实力是排名稳定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FT全球EMBA排名榜单非常注重考察参评院校的科研水平,复旦管院在科研分指标上表现突出,且排名成绩稳步上升,过去四年从64位、57位、53位,到今年首次进入全球前50,位居46位。

  据了解,学院一直致力于完善科研制度、营造科研氛围、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兴趣,倡导和鼓励将研究做在中国大地。在年初发布的UTD“2019-2023年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百强”榜单中,学院位列全球第70位。这一排名较去年上升6位,继续蝉联中国内地第一,已连续9年稳居全球百强。2023年,学院教师申请各类科研项目百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总数再创新高,今年更有AI+领域两项喜获重点项目。

  据了解,今年的FT全球EMBA排名首度引入“校友网络”这一分指标,复旦管院的4个项目在“校友网络”这一分指标上均进入全球前20强,其中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更是位列全球第一。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复旦管院的校友总数已超过6万,商学院EMBA项目的毕业生多为企业家和企业高管,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庞大校友网络为学生和校友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和成长的平台。

  近年来,复旦管院全面实践科创战略,此次全新品牌口号明确了“管理改变世界、科创引领未来”的前进方向,“开智求真、拓新领变”将激励学院在管理教育和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学院表示,将以复旦管院政立院区的全新落成为基础,建设一个面向全球的“管理教育新高地”。

  城区与人才、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城区与人才、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正在杨浦上演……作为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一城三区一带”示范引领区,杨浦“人才秀带”紧扣人民城市建设主题和杨浦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拓展人才发展全周期服务。

  为进一步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打好“引育用留”组合拳, 10月18日,由杨浦区委组织部(杨浦区人才工作局)主办,杨浦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和区出入境管理中心共同承办的“YOUNG人才”服务系列活动——2024年杨浦区重点企业人才政策宣讲会举行,为区域内70家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送来了好政策、好点子。

  “人才引进需要哪些条件?申请人才补贴共有几种渠道?杨浦对于人才引入又有哪些福利举措?”现场,来自区人才工作局、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区出入境办证中心的4位政策讲师从人才落户、人才签注、科学家社区和人才租房补贴等企业和人才重点关注的热点政策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扩大大家对于区域人才政策的知晓度、覆盖面,全力营造人才服务最优生态。

  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还贴心地准备了精美的培训手册,手册中不仅印制了全套人才落户政策,还标有人才服务中心的联系电话。一位企业人才激动地说:“感受到了区里对我们细致入微的关心,有了这本手册,我们也能极大提高我们办理落户事宜的效率。”

  据了解,本次政策宣讲会是区人才工作局成立、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整合组建后的首次集中举办政策宣讲会,呈现了跨部门联合宣讲、从企业需求出发、政策惠及更多的企业和人才三大特点。

  在随后的政策答疑环节,企业人才们针对办理人才落户如何更快捷简便、人才出入境还有哪些便利措施、科学家社区申请入住能享受哪些优惠等方面进行提问,宣讲人员当场予以解答。特别是针对目前正在受理的人才租房补贴业务,宣讲人员还提前收集了具有代表性和比较集中的问题,就如何规范提供房屋租赁材料和房租支付记录等具体操作进行了统一答复,第一时间解决了大家的疑惑。现场5个“一对一”咨询台“打通”企业咨询渠道,来自各部门的业务人员详尽、全面地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满足了企业对于人才政策的各类需求。

  此外,全新的“YOUNG人才”服务品牌也在宣讲会上首次亮相。记者了解到,“YOUNG人才”是在“小杨”品牌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合升级版,首批推出“创新创业服务”“政策宣讲服务”“人才安居服务”“人才评价服务”“优才寻访服务”等五大服务模块。

  区人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全面提升人才服务力度,让企业和人才感受到杨浦温度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杨浦,这样的政策宣讲会并不是第一次。很多人才借此机会成为好友,共同为“人才秀带”注入活力。据悉,参加本次宣讲会的既有区内八大行业排名前20的头部企业,还有部分新引进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涉及服务人次达1800人。

  截至九月底,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已办理人才引进2310人,人才引进总量名列中心城区第一。同时为企业开展了讲政策、上门办、进大厂等服务23次,以及线上政策解答、业务指导36453次,不断提高着城区发展的人才黏性。

  下一步,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将继续致力于以“企业为本、人才为先”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做大做强“YOUNG人才”服务品牌影响力,做深做实高质量人才服务,共筑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杨浦“人才秀带”。

  建设有“Young”,青年创新大赛很精彩

  10月16日,由中建三局集团华东有限公司主办的“建设有Young”杨浦区城市建设青年创新大赛举行。

  本次大赛聚焦城市建设,围绕“人民城市新实践,青创建功新征程”主题,共开设智能建造、数字业务、绿色低碳、城市治理四大赛道。自报名启动以来,大赛征集到参赛项目208个。经资格初审及线上初评,最终遴选出21个具有创新特色与成长潜力的优秀项目,进入现场评审环节。

  评审会采用“8分钟路演+5分钟答辩”的模式,同时鼓励多媒体视频、实物展示等多种表现形式。大赛过程中,各组参赛人员尽其所能地展现着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城市建设方案。

  “智能化施工”项目团队负责人周骜重点从项目背景、技术创新和智能建造等方面入手,向在座的评审进行介绍。提到为何想到要参加此次大赛,他笑着说:“这种‘以赛聚才’的形式可以把大家集聚起来,交流行业发展、见贤思齐。同时我也想让我们的项目被更多专业人士看到,进而给我们提一些宝贵意见。”

  周骜口中的“专业人士”,便是本次大赛特邀的专家评审团队。据了解,这些专家均是来自城市建设、城市规划、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的学校导师和企业领军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看到本次大赛各项目的路演精彩表现,他们表示大开眼界。

  “有些选手的创新思维与精湛技术,让我感觉国家智能建造已经从概念走向了现实,从试验走向了推广。虽身为评委,但我仍在路演过程中收获、学习到了很多。”评审团成员之一,来自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汪劲柏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还设置了参访环节,评审团和参赛项目选手来到由中建三局集团华东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建壹品·浦江之星项目(上海杨浦区定海社区项目),零距离体验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城市建设领域中不断突破的技术实力,对自己创新方案的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入、更实际的感受。

  大赛负责人、中建三局集团华东公司郑友志表示:“希望能借此创新大赛吸收更多在建设领域有想法、有能力的青年,积极投身到城市建设工作当中来,助力推进杨浦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共青团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党委和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给予大赛指导支持。■沈莹   窦雨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不断激发杨浦人才创新“裂变”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不断激发杨浦人才创新“裂变” 2024-10-22 2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