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六个老旧小区合成一个可行吗?合并后如何管理?200多名市区人大代表、社区居民群众、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齐聚一堂,共商共议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生大事;年久失修、缺乏管理的老旧小区有“出路”吗?控江路街道给出的答案是:有!
以老旧小区改造赋能城市更新,既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的“民生大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五年来,杨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殷殷嘱托,不断完善社区自治机制,让更多居民参与共建自己的美好家园。
六个老旧小区怎么合并管理?
10月17日,杨浦区人大常委会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阿基米德传媒,以“六个老旧小区合成一个可行吗?3223户居民能否‘破心墙’”为主题,举办“人民城市·人人议事厅”基层民主实践活动。200多名市区人大代表、社区居民群众、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齐聚一堂,共商共议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生大事。
“破”与“合” 把准人民需求点
本场议事厅讨论的主角双辽新村社区建造于70-80年代,包含6个住宅小区、2个居委会,3223户居民。房屋整体立面杂乱、公用设施老化缺失、房屋渗水、管道堵塞、物业管理不善等问题层出不穷,是典型的人口老龄、住宅老旧、设施老化“多老叠加”社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脚步不断加快,双辽新村社区的居民要求改造的意愿非常强烈,街道相关部门深入社区作了充分的情况排摸,了解老百姓想要改建成什么样的社区。自2023年9月项目启动以来,街道相关部门多次召开沟通协调会,居民座谈会,对双辽新村社区进行整体设计规划,打造“六区合一”亮点项目。
六个老旧小区合并管理,居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老旧小区合并管理后,原本就紧张的车位、娱乐设施如何分配?”“小区合并,我们两个独栋遇到事情可以找到物业了,不用一门心思盯着居委会。”议事一开场,居民就提出了小区合并的“核心”问题,也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目前,“六区合一”社区更新项目已形成初步方案,线上线下开展两轮意见征询,收回调查问卷近700份,意见建议涉及房屋、实施、环境、管理、资金等方面3328条。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说:“将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重视起来,将这些问题考虑地周到一些,琢磨地细致一点,功夫下到了,群众的感受就会大不相同”。
现场的专家也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了解人民需要什么,要让人民的隐匿性需求被感知,多样性需求被关联,模糊性需求被测算。在这里,我们尤其是要关注的是,冲突性需求如何达到平衡。我们不一定能回应所有需求,但更需要看到那些不能被回应的需求,让‘不满意最小化’。”
“硬件”与“软件” 落地做到双提升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老旧小区散落于城区的各个角落,但每个小空间、小角落,都装着老百姓的大生活。
“小区里老人多,消防和生命通道怎么规划,如何保障畅通?”“街道打算怎么整治阳台外凸和天井开门问题,是否有统一标准?”“双辽路70弄的老年活动中心能不能里外一并改造,增加无障碍设施和为老为幼设施……”
针对居民群众不断提出的种种疑问,街道城建中心相关负责人韩斌红及时作出回应,从“人、房、行、地、业”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六区合一”项目综合治理的原则和清单,并强调了此次项目改造的基本思路,即“打破边界集中资源,修缮整合空间;满足共性紧迫需求,融合差异化需求;提倡四个一体化,实现多元共治”。
老旧小区改造,物理空间的“面子”更新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攻克小区看不见的“里子”。“污水管、粪坑管等管道都面临铸铁老化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许昌路1430号下水道一直堵,是否能把民用下水道和商铺下水道分开?”街道相关负责人马上回应:“将根据综合排水系统状况,采取更好排水立管和重新布置排水管道走向等措施,改善双辽社区排水问题”。
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硬件”是社区的颜值,而“软件”则是社区的品质,这二者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同时兼顾提升,人民群众才能有获得感、幸福感。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及时补充街道下一步打算。“我们将建立完善小区议事规则、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规约、停车管理规约等,保障六区合一后的长效管理。同时将法治融入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探索建立社区治理法制解纷机制,设立一站式解纷中心,由法治专员进行法治指导,参与矛盾化解。”
议事现场,作为上海首个多区合一项目的辽源花苑居民区负责人虞净分享了辽源西路“一脉三园”的成功经验,并表示城市更新与治理创新要有效融合,协同发展,才能激发社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新”与“民心” 践行民主新实践
城市更新只有把人民城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有机融合,才能让“更新”与“民心”同频共振,使“民主”与“民生”紧密相连。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强化整体谋划、系统集成,也要注重落实落细、精准施策,将民主协商过程中的一件件民生“小事”融入顶层设计,让其成为城市更新的发力点、落脚点。
“合并业委会,业委会委员的比例在六个小区中如何分配?”“底楼潮湿,希望外墙涂料从底楼贴墙处开始涂起。”“目前设计师设计的晾晒虽然比较美观,但是不实用,远远满足不了居民晾晒需求。”居民通过议事平台表达着自己的诉求,看似一件件“小事”都是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
“有墙变无界,拆除的是物理隔断,重塑的是城市空间,增进的是民生福祉。六区合一是3223户居民的大事,众人的事情理应由众人商量,街道要寻求人民群众意愿的最大公约数。”现场人大代表指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社区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必将让社区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练好微更新“绣花功夫”,小区“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杨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着手,在社区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这个过程中,各街道的治理“金点子”不断落地见效,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成为这些“金点子”的关键词。
年久失修、缺乏管理的老旧小区有“出路”吗?控江路街道给出的答案是:有。
位于控江路街道辖区内的东凤三小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属于典型的老旧公房小区。其中共有住户3741户、7100余人,由凤城三村第一、第二两个居民区共同管辖。
由于年久失修和长期缺乏管理,小区出现了主要道路凹凸不平、配套设施老化破损等棘手问题,私搭乱建、乱晾晒、毁绿占绿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小区环境。此外,小区内公共活动空间不足,居民也缺少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面对这样的窘境,“一道一景一亭一园”社区微更新项目应运而生……
在确定方向后,凤城三村第一、第二居民区党总支联合牵头召开“三驾马车”、社区居民等参与的联席会议,决定对小区内进出道路进行率先改造。
仅用10天,一条全新、平整、宽敞的柏油路便呈现在居民眼前。考虑到小区的整体美观,此次改造还在绿化带周边铺设了水泥栈道,将原本已经锈迹斑斑的晾衣架更换成铝合金晾衣架,“一道”实现华丽变身。
自身空间不足怎么办?那就从现有空间上想法子。“三驾马车”利用拆除违建“多出来”的空间巧妙改造成了非机动车充电处,32处新充电点位极大地缓解了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
在延吉西路80弄35号-37号非机动车棚附近,一处“绿化长廊”十分引人注目。记者了解到,这是防止大家私自停放非机动车所安装的花槽,之后又将散落的绿植盆栽移进至了景观绿化带中,“一景”由此形成。
能否把闲置空间改造成暖心便民服务亭,方便后续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暖心服务?
在一次工作例会上,居委会干部的“一亭”提议让大家豁然开朗。很快,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据介绍,这个便民服务亭由社区党员骨干担任亭长,组织居民定期来此议事,协商解决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
不仅如此,小亭内还积极开展“便民服务进社区活动”,不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理发、家电维修、法律咨询、中医诊疗等服务。同时,链接社区周边共建资源,由上海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第三党支部提供“代跑腿”服务,如代购生活物资、买菜、配药等。
有了这样的公共空间,居民们都十分欣喜。他们激动地说:“如今不出远门也能享受到便民服务,原来老旧小区也能焕发新生!”
以“绣花功夫”织就社区治理“善治画卷”的案例,在杨浦还有很多。未来,区委社会工作部将协同区内各个街道通过聚焦群众关心的“大事小事”,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相信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美好蓝图,正在杨浦徐徐展开……
■成佳佳 窦雨琪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