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新 文
“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腊子开会咯。”这首以前的童谣,指的就是我们这一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小八腊子也许是我们那时最形象的标志和称呼了。
那时的“两万户”(控江一村),到处都能看到小八腊子的身影。那个年代是提倡做光荣妈妈的,孩子生得越多就越光荣,一家拥有三四个小孩算是最普通不过的了。
那时流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是因为那时物资供应匮乏,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人口又多,大家只能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地过日子,才提倡的这种做法。虽然我们这些当年的小八腊子,在那个年代里物质生活上并不丰盛,甚至还相当匮乏,但是我们的精神享受(课余生活)一点也不匮乏,甚至还要超过今天的孩子。
做游戏
我们那时的家庭作业并不太多,不用半个时辰基本都能做好,剩下的时间就全归孩子们了。
那时,新村里到处都能看到孩子们做游戏的身影,欢声笑语接连不断。花园里、屋山头、小河边、房前屋后……全都成了做游戏的天然场所。没有家长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
我们那时的游戏也真多,打弹子、飞香烟牌子、刮四角片、造房子、用泥巴玩补洞、放风筝、盯橄榄核、打铃角、抽奚骨头、捉迷藏、不许动、逃江山、斗蟋蟀……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简直都数不过来。
小八腊子的歌
记得那时侯上海的阵头雨(阵雨)也多,每当豆粒大的雨点簌簌地飘落下来,小八腊子们就会聚集在每个门牌号的大门口,一边幸灾乐祸地看着四下里急急忙忙躲雨的人们,一边就唱起:“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腊子开会了”……
常常这个门牌号的小八腊子还没唱完,那个门牌号的小八腊子就已经急不可耐地插进来唱了,歌声彼此起伏,好不热闹痛快。有些小八腊子甚至还会故意往雨里钻,一边跑着一边唱,真是乐在其中。
到江湾飞机场去
那时的小八腊子几乎天天都在接触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和玩伴。
记得有一年,小八腊子们流行起玩“枝子”的游戏,那是一种比花生米略小,外壳油光锃亮的宝贝,犹如深褐色的玛瑙,后来知道,其实就是薏苡的种子。据说,那玩意儿能做念佛串珠用的菩提珠子。
那时,小八腊子们更喜欢把它们用线串联成手串或项链来玩。忽然有一天,小八腊子中间流传起江湾飞机场里就有这种“宝贝”的传闻,但谁也不知道真假。
在一个太阳高照的星期天,众多的小八腊子聚集在一起,都想去一趟,看看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好事,沿着黄兴路一路向北,他们朝着飞机场出发了,一直走到政立路一带就无法再向前了,前面就是江湾飞机场的大门,哨兵林立,要想进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大伙儿只能沿着政立路向西拐去,也不知走了多久,忽然有人嘀咕,说找到了。
大伙儿这才发觉,原来路边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铁丝网和地面的接触处,竟然还有一个小小的豁口,也不知是动物还是有人掏的,勉强能够钻过人,因为被茂密的杂草遮盖,所以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这下可把大伙儿给乐坏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小八腊子们一个个全都钻过了铁丝网,来到了机场里面。
采“枝子”
环顾四周,机场里面杂草丛生、绿树成荫,远处隐约还能看见一架架银色的战鹰,排列在跑道的尽头,头顶上不时有飞机掠过的轰鸣声,这样的场景如若是在平日里,早就让小八腊子们眼花缭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可这回是来采“枝子”的,这可是最重要的事,这点大家心里都明白。
小八腊子们四散而开,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些能结“枝子”的禾本植物可以长到一人高左右,散布在机场四周的杂草丛里。有时还会遇上清澈的小河和浓荫蔽日的树林,小八腊子们没心情去欣赏这些美景,只顾在草丛中寻觅“枝子”。
也不知过了多久,大伙儿的口袋、书包……凡是能放“枝子”的地方几乎都要放满了。也就在这当儿,突然前方冒出一声吆喝:“不许动!都给我站出来。”紧接着就有拉枪栓的哗啦声。这可把小八腊子吓得不轻,一个个全都乖乖地从各自藏身的草丛中钻了出来,聚拢在一块空地上。
原来,大伙儿只顾在草丛中寻觅“枝子”,竟然不知不觉闯到了站岗放哨的士兵面前了,活该!粗心大意了。
好在那天有个军官看在我们都是小八腊子的份上,没太追究这事。只是让大伙儿把采集来的“枝子”全都倒了出来,堆放在营房前的空地上,然后严厉地训斥了我们一顿,还罚站了半个小时,就放我们回家了。
幸好那天没让我们留下学校、姓名和地址,否则回到家,不但要挨父母一顿臭骂,到了学校,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那就糟啦!那天临走时,有几个胆大的小八腊子,不甘心这次就要空手而归,趁哨兵不注意,返身从地上的“枝子”堆里捞了几把,也算是有点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