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民小陈是平凉路街道辖区一家企业的职工。因为从小生活在平凉路街道,如今工作也在杨浦滨江沿线,所以他对这里的景点如数家珍,“切身感受到了滨江日新月异的变化。滨江来过很多次,还是常走常新。”“一叶知秋”,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新”在城区面貌,也“新”在居民生活。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解放日报等媒体在报道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时,纷纷将焦点对准杨浦,展现发生在杨浦居民身边的真切而深刻的变化。
人民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人本价值,最根本的立场是人民立场。怎么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好、更幸福,从而实现人与城的“相互成就”?本期2、3版为读者“打开”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的几个“取景框”。
当工业遗存“长”出新的消费增长极
“我觉得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是一个十分宠物友好的地方”
“吸猫撸狗”正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除了实用性、功能性,人们开始关注养宠生活中的审美与娱乐需求。宠物时尚应运而生,从“吃饱穿暖”到“快乐时尚”,市民的养宠理念及养宠行为逐渐发生变化,为宠物时尚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前身为国棉十七厂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如今成了“人宠同乐”的“时尚秀场”。日前,来自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明星”大Q、小Q企鹅兄弟在这里登台走秀,参加第三届上海宠物时装周。作为海洋界的“人气明星”,它们已“打卡”过众多上海地标场所,但第一次登上时尚秀场还是有些害羞。设计师花了两天时间,特地为他们手工赶制了两件小披风。
“说起企鹅,人们就会联想到寒冷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设计衣服时用水钻缝制了这些雪花、星星等元素,在材质上则选择丝绸等比较亲肤的材质。”GIGIWAWA宠物亲子服装品牌主理人陆阳阳说,作为一家专注于做猫狗宠物亲子装的企业,还是首次接待这样身材的“贵客”,“不过我们产品本身也有高定系列,因此制作过程还算是比较顺利。”
另一边,由HengBot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狗方阵则是科技感十足,它们除了陪伴主人,还能与家里的智能家电相关联,为主人打理日常生活,成为称职的“宠物管家”。
3天的时间里举办超过15场宠物时尚品牌发布,同时还有上海宠物锦标赛、无界宠物论坛、异宠体验馆、无界毛孩子市集等丰富的活动……第三届上海宠物时装周为市民打造了一个一站式的宠物社交盛会。
宠物无疑是当下年轻人最适用的破冰话题之一,可爱的“毛孩子”总能在不经意间迅速拉近人们的距离。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2991亿元,堪称炙手可热的“黄金行业”。在“养宠物堪比养孩子”的当下,“毛孩子”们的精致生活展现在方方面面。越来越多养宠人士对宠物时尚的关注,已从服装转移到宠物配饰、住宿以及宠物出行。
“宠物时尚不仅仅停留在宠物服装阶段,现在已经发展到宠物项圈、鞋子、配饰、背包以及各类智能穿戴产品。”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欣认为,与人类的时尚发展史一样,宠物时尚的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上海宠物时装周如能发挥好平台优势,为参与品牌搭建权威、专业的交流、交易、服务、销售平台,无疑将进一步助推宠物时尚产业发展。
“我觉得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是一个十分宠物友好的地方,”在市民陈女士看来,目前城市中可供宠物玩耍的地方还是比较少,“这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有那么多爱宠人士,平时我很喜欢带着狗子过来逛,希望它和其它小狗玩得开心。”
在神奇“魔方”穿越回古代丝绸之路
坐进传送舱,穿越回千年前的大唐盛世,探索古代丝绸之路;瞬息来到2077年的赛博朋克世界,开拓宇宙领地……目前,S-instant瞬息宇宙旗下“瞬息魔方”XR体验店已经“掉落”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S-instant自主研发的全感XR沉浸式体验产品,融合了AI多模态全感交互、AI精确构建XR 场景、AI辅助内容创作等多项核心技术,将IP研发周期从1年缩短至4个月。“此外,我们还在这里实现了一厅多篇的功能,让用户能打破物理空间的局限,在同一个空间里体验多个IP,畅游多个世界。”上海圣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大空间商业的坪效和利用率,还有效减少了因IP频繁更换产生的二次装修成本损耗,将为商业运营带来更高的灵活性和经济效益。
另据介绍,除了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店外,此次“瞬息魔方”XR体验店三店齐发,还分别在北外滩国客中心、上海城市酒店设有体验店。今年年底,还有望落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
如今,漫步在杨浦滨江,仿佛打开了一部“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教科书”,杨浦“生活秀带”之上,一个个工业遗存“串珠成链”,不仅成为深受市民游客欢迎的热门打卡地,更成为杨浦商旅文体展共联的“助推器”。
深挖体育消费潜能,打造全民健身“新星”
集科技、竞技于一体,“速度与激情”在空中上演
近年来,不少潮流运动项目在杨浦崭露头角,成为受到年轻人、青少年青睐的“新星”。
近日,今年四年级的吴仕南来到东方渔人码头,变身“进攻手”。短短3分钟就在两名队友的配合下攻入了32个球,平均每5秒进一球,是他的“辉煌战绩”。当天举行的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第十届上海科技体育嘉年华第四届上海无人机足球公开赛,集科技、竞技于一体,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学习无人机技艺、展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舞台。
本次比赛分为F20(无刷电机)组、S20(有刷电机)组和模拟组三大项,共有105支队伍参与。
无人机足球赛以模拟足球比赛的形式进行,参赛选手在地面通过无线电遥控的方式操控球形无人机,进行“足球攻防”对抗赛。F20和S20组别的无人机在重量、电机类型以及框架直径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无人机足球模拟挑战赛则在PC端模拟器上进行。现场,一台台“空中精灵”在选手们的操控中自如穿梭,时而悬停、时而骤降、时而翻滚,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我接触无人机大概有一年了,一个是平时一有时间就和同学一起练习,此外机器的好坏也很重要。”吴仕南说,希望有一天能自己组装一台更厉害的无人机。
发球“自动化”,让个性化训练触手可及
传统网球训练中,寻找合适的陪练往往费时费力,而且难以保证训练强度和一致性。有一台自动发球机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市民在杨浦区祥铭城市运动中心网球馆打球,就能获得全新的智能训练体验。祥铭城市运动中心网球馆负责人付先生介绍,网球馆引进的自动发球机,集成了前沿的运动科技,能够精准调整出球频率、速度、落球点及高度、旋转程度,满足从初学者到专业选手的多样化训练需求。“无论是想要精进截击技巧、挑战高压击球,还是进行高强度的变速练习,都能在这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训练模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使用自动发球机,学员可根据自己的训练目标和体能状况,自由设定发球参数,实现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训练效率,也让每一次挥拍都更加精准有力。
在这个追求高效与个性化的时代,运动爱好者们对于训练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场馆负责人介绍,目前网球馆共有标准场1个,青训场2个,发球机训练场4个。“未来,希望在智能科技的助力下,这里能成为网球爱好者提升技能、享受运动乐趣的理想之地。”
当下,杨浦正在建设“五大体育公园”和若干个都市运动中心,新增体育场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同时,健全“韵动杨浦·秀出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年均举办赛事活动不少于400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的乐趣。此外,杨浦还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文旅商医等跨界融合,深挖体育消费潜能,激发体育消费活力。
■记者 毛信慧 成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