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毒乳腺癌生存率提升逾10%

  据文汇报 三阴性乳腺癌被称为“最毒乳腺癌”。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传来消息,由该院乳腺外科邵志敏、王中华、江一舟教授团队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证实,基于该团队自主研发的“多基因模型”,针对三阴性乳腺癌采用“蒽环紫杉”序贯“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精准治疗方案,可让高危患者生存率提升超过10%。

  该成果近日在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的《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影响因子高达93.6分。这也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产医融合发展的又一项标志性成果。

  攻坚治疗瓶颈,自主研发“多基因模型”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因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转移,相较其他类型乳腺癌治疗手段单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极高的异质性,临床上也发现,虽然三阴性乳腺癌整体预后欠佳,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复发转移,更精准的治疗策略亟待探索。

  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实是,当前的乳腺癌研究领域缺乏经临床队列验证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特异的工具,以实现对患者风险分层。这也导致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只能沿用传统的“千人一方”的方案,更精准的个性化诊疗难以开展。

  2015年,邵志敏和江一舟教授团队自主研发了由5个RNA组成的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此后它被简称为“多基因模型”。该模型可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划分为高危和低危复发风险组。这也是国际首个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

  该模型开辟了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新篇章。为进一步验证该模型,邵志敏领衔团队开启“BCTOP-TA01”临床研究。

  重磅成果验证模型价值,有望更大范围提升疗效

  “BCTOP-T-A01”临床研究依托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开展检测,由复旦肿瘤乳腺外科领衔全国其他6家中心开展协作临床研究。历时7年多,团队完成504位患者入组临床试验,入组患者均为接受根治性手术后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根据实验设计,研究团队依据入组患者的多基因模型检测结果,分为高危、低危组。研究结果显示,经中位45个月的随访,高危患者接受强化治疗组3年无病生存率为90.9%,显著优于标准治疗组的80.6%,绝对获益达到10.3%,显著降低高危患者49%的疾病风险。“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多基因模型指导的精准化疗方案让高危患者生存率提升超过了10%,低危患者的生存率提升也接近10%。”邵志敏说。

  王中华介绍,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前瞻验证了三阴性乳腺癌多基因模型指导精准化疗和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为三阴性乳腺癌精准化疗奠定坚实基础,并提供了有力工具。

  据悉,“多基因模型”相关技术成果已具备落地以及广泛推广的可行性,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肿瘤医院副院长、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江一舟教授表示,“BCTOP-TA01”也是邵志敏牵头成立的乳腺癌精准治疗协作组(BCTOP)开展的首个临床研究,此次的重磅成果回应了“BCTOP”成立的宗旨,即基于精准医学理念,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广转化研究平台,开发新型药物和技术,最终提高我国乳腺癌诊治水平和国际地位。

  基于“BCTOP-T-A01”研究结果,肿瘤医院正准备开展针对模型预测的低危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降阶梯治疗,希望以更多中国原创方案,造福全球范围的乳腺癌患者。■唐闻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让“吹口气测癌”变得更精准
痛风日益年轻化
“药品比价”上线
最毒乳腺癌生存率提升逾10%
全新无创诊疗时代有望来临
遗失声明
杨浦时报健康06最毒乳腺癌生存率提升逾10% 2024-11-14 2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