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季

  ■钱坤忠 文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根据我国农历划定的范围,秋季应该从“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在漫长的农耕时期,我国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期盼的不是落叶漫舞的惊喜,也不是秋日凄美的遐想,而是收获时的甜美与喜悦。

  “立秋”,是开始感受到秋天的时节。其实从气温来说,依然较高,使人难受。知了仍在树上鸣叫,声音有点嘶哑。虽然暑热犹存,但毕竟已微微有些秋意。如果找秋天的代表,梧叶正当时。宋代诗人刘翰在《立秋》诗中这样描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此时新凉在握,丰收在望。

  “处暑”在“立秋”之后,意为炎热越过了高峰期,气温开始缓和,并告一段落。但民间有一种说法,“处暑处暑,热煞老鼠”,“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虽然是夏天的结束,仍有秋老虎会发威。午后闷热,不过早晚有了凉风。夜间的虫鸣带来秋的感觉,渐渐进入“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的境界。

  真正的秋天应该从“白露”开始。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天气寒了,不能赤膊。随着秋意加深,气温转凉,叶片上开始凝结一滴滴晶莹剔透的白色露水。此时的天气正如杜牧所描写的那样:“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白露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秋天最会引起人们的愁绪。让人们想起藏在心中的故乡才是最美的。萤火虫是照亮童年的心灯,普天之下同一轮明月,但是只有故乡的月最为明亮。

  “秋分”日,昼夜等长。从“秋分”开始,白天渐渐缩短,夜晚渐渐拉长。秋意更浓,天气更凉。文人墨客多以秋为悲,唯刘禹锡认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而从2018年开始,我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这一节气增添了和美底色。

  “寒露”,天气进一步转寒,草木上的露水冰凉,空气清澈,月光美好。常言道“寒露脚不露”。随着气温进一步降低,草木枯萎凋零,梧桐风扫黄叶尽,出现了一片萧疏景象。

  “霜降”就是降霜的节气,浮现出张继所描绘的《枫桥夜泊》的情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枫桥实在是江南最普通不过的一座石桥,那桥下的小河也不过是最平常的一条小河。可每一个远方,都是他人的故乡。黑夜中的一点“渔火”,能点亮无数人的心灯。此时,枫叶更红,银杏更黄,芦花更白,五彩斑斓的秋天美如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季
塞纳河上的桥
初遇青岛
独山子大峡谷悬崖咖啡馆
奉贤谒先贤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季 2024-11-26 2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