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真是太好了!”听说明年1月起,“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也能当场配药了,75岁的徐明丽喜出望外;“家楼下就有绘本馆,以后我能天天来看绘本了!”小区的一角,一座亲子绘本馆落成,迎来首批“小读者”……
“15分钟社区生活圈”属于“集大成者”,这个圈在集思广益之下不断构建完善,是为了让越来越多居民就近就便获得“各色各样”的贴心服务。人民城市新实践,杨浦的“15分钟”,如何让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触手可及、移步可至”?居民自治,怎么培育更多“金果子”?本期2、3版为读者送上杨浦社区里的“暖心故事”。
有盼头:“配药跑两次”的日子即将结束
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徐明丽今年75岁,患有高血压,老伴又患有糖尿病,所以每周都要到政立社区卫生服务站配药,“一般都是上午看病,下午来取药,需要跑两次。”
如今,“配药跑两次”的日子,随着新站点的投入使用,即将结束。
全新的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政云路,面积约200平方米,由原公建配套资源政立二居委会的一层空间改造而成。站点配备了高年资全科医师及中医医师、家医助理,后续将进一步配备康复治疗师、药剂师,预计可为1.2万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全方位的医疗服务。而且,从明年1月起,居民可以在这里当场配药。“真是太好了!”听说这个好消息,徐明丽喜出望外。
原来的政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政立路小区内,由垃圾厢房改造而成,空间比较局促,因此没有药房。新站点不仅改善了就诊环境,还丰富了服务内容,实现从问诊、配药到治疗的“一站式”服务。
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文斌介绍,政立站点设有全科门诊,涵盖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同时,站点设有中医阁,可提供中药饮片、切脉针灸、中医定向透药、中药封包等服务。此外,居民们还能在此获得康复治疗服务。“我们将广泛收集居民需要的药品种类,预计明年1月站点药房开放后,将可供应200余种药品。”
政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搬迁和改建,无疑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又添上了充满“民生温度”的一笔。
“我们围绕新江湾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选址在居民便捷可达的集中生活地段,旨在满足周边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高品质医疗服务需求。”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胡元晖表示,希望服务站的投入使用能够进一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推动居民主动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治疾病、防未病、学保健,助力引导社区居民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今年以来,新江湾城街道注重边调研边实践边提升,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提速,优化政立路沿线公共医疗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内、家门口的卫生健康服务品质。街道还依托“街校企”党建共同体资源,联合市东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中原分院)、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尚门诊部四家健康卫生联盟单位,共同举办健康快车“进园区、进校区、进社区”义诊活动,与辖区内4个居民片区完成服务结对,不定期提供“家医零距离”义诊服务。
有“人气”:中药香“圈粉无数”,大学生、白领、居民纷至沓来
寓意“福禄寿”“悬壶济世”的葫芦造型灯带,高山流水摆件,展示着从《黄帝内经》、中医名家医籍中选录的各种中医理论和学术思想的中医文化墙……走进刚投入使用三个月的湾谷社区卫生服务站,便是一股浓浓的国风。
在地处新江湾城街道的湾谷科技园,本没有交集的大学生、白领和居民在服务站熟络了起来。打开地图软件,复旦大学与服务站相距不足500米,尚景园不足400米,至于湾谷科技园,自然抬腿便到。
同学夸我状态好多了
上午8时许,刚打开大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博士生小刘就来了,脸上没了一个多月前的愁容。那会儿,小刘因为科研压力过大,经常整夜难眠,白天精神恍惚无法正常学习。缺觉还引起了一系列“副反应”——抵抗力下降,一次感冒后遗留下缠绵难愈的咳嗽……
“可幸运了,当时查到湾谷社区卫生服务站,离学校很近。针灸治疗1周,失眠就好了不少。”小刘告诉记者,“又经过3周连续治疗,鼻炎和咳嗽也好转了,现在同学们都夸我状态好多了!”
在湾谷科技园上班的王女士9时许赶来。因为工作需要,王女士长期面对电脑伏案处理文档,久而久之,颈椎常觉得不适,肌肉酸痛,严重时右侧太阳穴附近也会跟着“突突突”地疼痛。“因为工作节奏快,我一直买止痛药服用缓解症状。可最近一年,初始剂量的止痛药已经没有效果了。头痛欲裂时,我的脾气也不由自主地暴躁。”
自湾谷社区卫生服务站启用后,王女士第一时间就来站点就诊。接待她的是中医全科主治医师王佘晟。颈部肌肉群小针刀松解、两次的电针、推拿和小关节复位,加上颈椎康复操的居家训练,神奇的事儿发生了——头疼发作的频率和疼痛程度有了很大的缓解。
“现在,我已经不需要靠吃止痛药来缓解了。”王女士很是高兴。
上午9时30分,70岁的朱阿婆刚刚在湾谷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完理疗,家住尚景园的她竖起大拇指:“服务站开出来后,我就没去过三甲医院了。之前我有高血糖,社区帮我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在已经稳定下来了。”
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俞斌补充说,服务站还推出午间“医”小时延时服务,为失眠、头痛患者做相应中医治疗,使患者能够在中医氛围中放松心情、缓解焦虑压力。
就像家门口多了个“健康小管家”
作为国内头部的证券投资咨询和信息服务提供商,上海益盟股份有限公司是早期入驻湾谷科技园的企业之一,拥有多元化的员工群体。去年,多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健康快车”驶入园区,在企业“圈粉”无数,给上海益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趁着午休时间去楼下顺便问个诊,十分方便。”杨军说。
湾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落地,在杨军看来,就像家门口多了个“健康小管家”,员工们无需等待“健康快车”,也不用抽出工作时间去医院奔波,即可常态化享受全科医疗、预防保健、中医康复、健康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湾谷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杨浦首家同时面向园区、校区、社区“三区”开放的站点。据介绍,除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常驻家庭医生团队外,站点还设有以中医康复为特色的李柏名中医工作室和以针灸为特色的王伟明中医工作室。杨浦区名中医、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名誉主任李柏教授,原浦东新区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伟明两位专家每周在站点开展巡诊,提供一站式、多维度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
从去年的“健康快车”到今年的湾谷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启用……服务精准、配套多元,是新江湾城街道提升创新环境吸引力的“法宝”。“这有助于员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生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杨军说。
相关链接
申城正打造“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名片。市卫生健康委透露,今年全市已组织多项社区能力提升培训班,同时依托龙华、曙光、岳阳、市中医牵头的四大医联体,覆盖全市16区的东、南、西、北四大区域,通过专病诊治能力提升、适宜技术及中药制剂推广、人才培养与双聘等七大任务,带教基层中医师286名,53名社区中医医师被二、三级中医医院双聘。
记者了解到,“杨氏针灸”“朱氏推拿”“顾氏外科”“陈氏妇科”等名家流派的专家每月定期到站点进行门诊巡诊或带教指导,形成“一站一品牌”的特色服务,让越来越多居民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就能获得便捷、优质的社区中医药服务。
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60家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成功创建,已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并向社区居民开放。加上前两年建设完成的112家,目前已创建的“中医巡诊站点”总数达到172家。
据悉,明年上海还将继续新一轮中医巡诊站点建设,在扩大遴选范围的同时,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步做好前三批站点的服务能级和内涵提升,持续夯实上海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为居民带来健康福祉。
■毛信慧 郜阳 宗禾
(部分稿件来源:新民晚报)
本版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