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年伊始,杨浦公园(控江路段)以全新的面貌示人。记者从杨浦区绿化市容局了解到,杨浦区在2023年率先实现全部区属公园24小时开放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公园拆墙见绿,让公园与城市无界融合,实现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的转变。截至目前,杨浦公园(控江路段)、民星公园、松鹤公园、工农公园已完成拆墙见绿工作,通过“无界共享”“管理配套”“特色强化”,公园通行更便捷、特色更显著、功能更完善。
杨浦公园是一座承载时代特征和市民情感的综合性公园,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21.71公顷。经过改造升级,控江路围墙拆除边界打开,同时保留沿线的广玉兰和水杉等高大乔木,将原本郁闭的中层灌木清除,增设3个出入口,增强公园的开放性、通达性,使居民能更加便利地进入公园。
“现在这里一步一景,变化很大。我以前去公园要绕行到隆昌路门或者双阳路门,现在从家出来不用五分钟就可以来这里散步,真的很便利。”对于杨浦公园的变化,家住控江路的居民陈阿姨颇有感触。
记者在现场看到,标识和家具的设计融入杨浦公园沪上“小西湖”、传统园林建筑、植物景观等特点,增加杨浦公园字样和LOGO。控江路1号门与隆昌路3号门的花坛换上了“新装”。杨浦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建设指导部工程师刘濛介绍,1号门入口处两侧的半圆形绿地进行微地形的抬升,使花坛有了更好的展示面,增强入口轴线的序列感和迎宾氛围,花坛以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为主题。
拆墙见绿的同时,市民体验感也得到提升。设计师对杨浦公园主路进行了修复,在保留大树的基础上进行拓宽,打开原本较为闭塞的园路空间,提供更加顺畅的漫步体验。此外,在控江路街面、湖边拓展原有活动空间,创造更多场地供市民使用。重组绿地与硬地嵌合,并更新场地的铺装,修复和增加休憩设施。
“以前我很少深入到公园里面来,活动范围不大。现在公园四通八达,有不少跳舞健身的,我带着小收音机边走边听,很放松。”居民张先生说道。公园绿意融合到城市中,市民感受区域高品质生活空间与生态融合。不仅如此,公园灯光照明实现升级,夜幕下的杨浦公园又是另一番景象。
据介绍,2024年下半年,杨浦公园以不整体闭园的方式分区域开展改造升级,后续改造还将带来更多惊喜。公园还将打开隆昌路及辽源东路围墙,有序组织界面交通流线,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出入口、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辽源东路还将保留约90米围墙,结合立体绿化植物形成特色景观,保留下一段公园改造的历史记忆。
杨浦共有区属公园19座,总面积125.95公顷。目前,已有14座公园实现内外景观融合共享,包括大连路绿地、大桥公园、宝联公园、生态走廊一期和二期、复兴岛公园、江浦公园、新江湾城公园、延春公园、杨浦公园、工农公园、民星公园、松鹤公园、波阳公园。其余区属公园也将因地制宜地进行配套设施改造提升。
■记者 王歆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