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火红灯笼悬高空,灵蛇衔珠迎新春。春节,张灯结彩,万家团圆,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浓得化不开的年味,绝非在于一朝一夕之功。它源于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隐于热闹非凡的“吃喝玩乐”,在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维系里愈发醇厚。
人民城市新实践,杨浦如何让每个人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度?让年味成为生活“至味”?本期2、3版为读者奉上杨浦的“年味故事”。
“暖心短托”——春节,杨浦为老人“留门”
这个春节,留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过年的住养老人将迎来“新朋友”。原来,区社会福利院等杨浦22家养老机构推出春节“暖心短托”服务,为老人解决“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这22家均为区域内服务质量监测与信用等级评定位居前列的养老机构,“暖心短托”服务将为入住老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照护服务,覆盖生活护理、身体护理、医疗护理和多种“个性化”服务。
“消息一发出,电话咨询量非常大,我们每天都会接到老人或家属的电话,来了解短托服务的详情。”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负责人乔毅皓说,“我们目前开放了十多张短托床位,按照现有预定量来看,节日期间可能会全部住满。”
申请“暖心短托”的老人和家属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后,根据不同机构的要求,提前办理相关入院手续。“对于短托老人,我们的入院管理比较严格,一来要求是卧床老人,因为床位有限,需要优先给最迫切的老人提供服务;二来需要老人和家属准备充足的入院材料,并要求相应护理员与老人家属进行一次深入对接,以便我们掌握老人的健康情况和生活喜好,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保障院内长期住养老人的安全。”乔毅皓表示。
家政人员集中返乡,家中老人急缺专业照护;子女外出旅游,老人短期在家无人照管;老人术后仍需康复,家属护理经验匮乏……逢年过节,不少家庭往往面临这样的问题。上海推出的养老机构“暖心短托”服务,让这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以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为例,在这里,短托老人可以与长期住养老人一同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日常餐饮也实行“节日加餐制”,餐食较平日更加丰盛。
“对于我们养老机构来说,这是一次和更多老人交流互动的机会。对于老人们来说,他们也能通过短托服务,感受一下机构养老,看看住养老院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为他们以后的养老方式提供参考。”乔毅皓笑着说。
“跟上节奏”——“小哥”们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送到哪里
“过去一年,街道始终密切关注着你们的生活与工作状态。新的一年,街道将继续加大对新兴领域从业大员的关心与支持,进一步完善‘四张清单’建设,为你们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资源与服务……”这是四平路街道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上的“新春慰问信”。
春节来临,万家团圆。每年这样的日子里,总有很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坚守岗位,成为奔忙的“守沪者”。善待“赶时间”的他们,是一座城市应有的温度。
在四平路街道,党群服务站就像一个温暖的家,随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敞开。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党群服务站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素养。一位快递员说:“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拓宽了知识面。”
除此之外,四平路街道还设有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这些站点分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手机充电设备和应急药箱等设施应有尽有,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舒适的休憩场所。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由于工作需要,“一直在路上”,具有流动性高、灵活性大的特点。社区管理者应该怎么“跑”,才能跟上他们的“节奏”,及时送上暖心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路上活跃的骑手群体已达160余人。五角场街道大学路街区党支部在日常巡街中仔细观察了骑手们的轨迹,发现了他们的主要“聚集地”——政民路智星路转角空地。
一包瓜子,成了“破冰神器”。街区党支部书记带着工作证来到骑手聚集地,先亮明身份表明来意,然后掏出瓜子分了起来……就这样,在等单间隙,有的介绍骑手的分类,有的吐槽抢单的难度,大家从空闲期聊到接单高峰期,一袋瓜子嗑完,街区党支部书记对骑手的工作生活情况有了基本了解。
了解了情况,服务阵地的打造就“有的放矢”地展开了。大学路街区党支部、创智坊居民区党支部、创智坊睦邻中心三方联合,量身定制了系列服务——硬件上,配备免费充电插口、微波炉、饮水机、医疗箱等物资。软件上,陆续推出暖心餐、中医理疗、口腔检查等多种关爱活动。
为方便联系骑手,街区党支部建起了“大学路红骑士”微信群,及时响应需求。看到有人说,最近流感频发,担心“中招”后没时间看病,街区党支部立刻联系了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大学路周末限时步行街上设立摊位,“家庭医生”现场指导,为骑手健康保驾护航。
今年“腊八节”到来之际,骑手小李边喝粥边和大家聊天时突然看到椅子上的抱毯,有些惊喜:“我就只是在骑士群随便一说,没想到毯子马上就备好了,这下休息就不怕着凉。”
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让党支部成为“暖心驿站”,杨浦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致力于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充满温暖与归属感的“第二故乡”。
“接单”出发——“温暖老人的同时也是温暖自己”
外卖骑手李平今年32岁,老家在安徽,从业近6年。今年春节轮到他在上海值班,没法回家过年难免有些冷清,不过,长海路街道教师公寓居民区近日举办的睦邻街区团拜会,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年味。“吃了年夜饭,收到了年货,就好像在家一样,感到大家彼此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李平说。
如今,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快递、外卖配送员,早已成为社区居民的“邻居”。当天,“繁花骑士队”正式成立,为社区治理再添“新力量”。
“‘小哥’们虽然不一定住在这里,却是对这片社区最熟悉的人。他们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知道这里每一条路的建设情况、每家小店的运营情况,也熟悉各个小区里的楼栋和居民,让他们参与基层治理,将发挥非常大的效能。”街道工作人员表示。
下午3点,社区活动室里一派热闹的景象。这边,志愿者你调馅我捏皮,包着饺子;那头,居委会干部现场开煮……他们正在为繁花骑士队的派送“备货”。
“这些饺子是送给社区里的百岁老人、全国劳模和退伍老兵的,一盒是青菜猪肉馅的,一盒是白菜猪肉馅的……”志愿者王红英说。
饺子准备就绪后,繁花骑士队迅速“接单”出发。30岁的顺丰快递员黄林虎来到兰馨雅苑小区,敲响了82岁全国劳模王光裕的家门;饿了么“00后”骑手郭涵将饺子和年货送到了百岁老人的家中……
和李平一样,郭涵也是今年春节值班,他说:“虽然不能回家,但是做一些志愿服务,温暖老人的同时也是温暖我们自己,有爱就不寂寞。”
融合发展——让每个人感受到杨浦人文关怀的温度
日前,杨浦区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5年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工作将持续至2025年2月,依据《2025年杨浦区元旦春节期间帮困送温暖工作方案》,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区帮困送温暖预计覆盖对象约10.68万人,支出资金约6178万元。
据介绍,新一年的杨浦区社会救助工作将注重融合发展,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挖潜提能,构建“物质+服务”的救助格局;固本强基,筑牢兜底保障民生底线;多措并举,不断优化特殊儿童服务保护体系;多方撬动,探索构建“慈善+救助”的大格局,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杨浦的高质量发展成果与人文关怀的温度。
■记者 汤顺佳 成佳佳 窦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