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岛”,许多市民将杨浦区复兴岛称为“慢生活的秘境”。去年12月,这片低调的“秘境”一跃成为“顶流”——“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在此开启,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重点实验室揭幕。如今,许多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为了复兴岛“复兴”的“无限可能”而“排兵布阵”——复兴岛上持续近一年的“拔点攻坚”整治顺利收尾,五个园区(厂房仓库)均已完成封闭;通勤“最后一公里”怎么破?从“一放就乱”到“一点一策”,民主议事会群策群力,达成基本共识……
优质的创新环境、营商环境,不论是对企业、孵化基地,还是对高校、科研院所等,都是如同阳光雨露般至关重要的存在。人民城市新实践,杨浦这个“最暖城区”,如何暖出“新高度”?
旧时光的“退场”,成为新时代到来的“前奏”
记者近日从定海路街道获悉,复兴岛上持续近一年的“拔点攻坚”整治顺利收尾。完成企业、租户清退92家,违规住人77间,共青路160号、210号、255号、295号、310号共五个园区(厂房仓库)均已完成封闭。
把安全隐患“连根拔起”
共青路295号等五个园区隶属百联集团旗下友谊物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这里就被用作仓储厂房。近年来,因其低廉的租金吸引了一大批低端业态入驻,人员混杂,管理困难。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园区不少厂房仍然保留着上世纪的木质顶,对比现代化的物流仓储设备,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垂垂老矣”。这样的“垂垂老矣”,无疑是安全隐患的“温床”。
仅在2024年年初,区相关部门和街道联合的一次地毯式排查中,查出安全隐患88条,其中消防安全问题31条、电气安全33条。
“起初,在集团的专项督导和支持下,我们通过多方联动,集中力量进行了一系列安全隐患整改。”在园区,友谊物流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徐黎明带着记者“参观”当时的整改痕迹。“由于历史原因,园区内原本消防设施不全,像这些消防装置都是新配备的,电线也重新排布过,以前主干道两边都是堆积的货物,根本没有消防车进出的空间。”然而,徐黎明坦言,光是这些硬件整改对“根治”园区安全隐患是远远不够的。
2024年3月初,共青路295号友谊物流园区被列入区、街道首批厂中厂、园中园“拔点攻坚”行动对象,并被纳入市区两级“拔点攻坚”安全整治督办项目。百联集团第一时间表态,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配合完成相关工作,并明确园区根除安全隐患的方向为“清退”而非“整改”,为杨浦滨江、复兴岛区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园区门口“现场办公”,问题碰到一个解决一个
共青路295号是友谊物流在复兴岛的五个仓储园区之一,百联集团在集中推进共青路295号“拔点攻坚”的同时,主动提出将其余四个园区同步纳入“拔点攻坚”对象的工作建议。
“清退工作刚开始时,虽然我们在上级的指导下做深做足‘功课’,但坦白讲,谁都心里没底。”徐黎明回忆道,共青路沿线园区积弊已久,情况复杂,问题多、钉子硬,“和我们签订合同的约有一百多家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又层层转包给下家,光是厘清具体承租方就要花大力气。”这其中,还有尚在租期内、不肯搬离的“钉子户”在阻挠进程。
碰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定海路街道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将办公室直接摆到共青路295号的大门口,许多“争议”的突破口就在这里达成了一致。
一场“配合战”打响——由定海路街道牵头,区级部门参与,公安、城管、市监、应急、消防、商务、建管、房管等各方打好“组合拳”,采取联合行动,软硬兼施,综合施策,形成了“拔点攻坚”的强大合力。“街道吹哨、部门报道、安委办督办,这是我们在拔点攻坚中摸索出的有效做法。”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总结。与此同时,百联集团积极做好善后工作,协商合理赔偿,并为租户们寻找合适下家……
最终,在杨浦区、定海路街道、百联集团的共同努力之下,五个园区成功实现整体清退。
治本攻坚,任重而道远
“定海老厂房多,厂中厂、园中园整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定海路街道平安办主任刘建锋告诉记者,一方面,街道将持续巩固清退成果;另一方面,把已经形成的经验做法推广到其他园区,进一步扩大专项行动成果,持续聚焦复兴岛、军工路沿线推进治本攻坚,为杨浦更高质量发展、复兴岛新一轮规划建设提供更优环境。
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市里明确提出,要以复兴岛为基地,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及行业机构。根据建设方案,上海相关方面将创新集成运用各类新型数字化技术,建设虚实相生、线上线下联动、万物互联感应的时空数字孪生系统,到2027年,全面提升城市时空智能治理能力,支撑千行百业垂类应用需求,形成人工智能时空领域若干产业集群。
站在已经全面清退的共青路295号大门口,斑驳的墙体落下铁锈的痕迹,仿佛岁月刻下的皱纹,为旧时光“退场”而低吟的同时,又为新时代的即将到来而浅唱。
从“一放就乱”到“一点一策”,通勤“最后一公里”怎么破?
共享单车是上班族重要的接驳工具。在复兴岛,杨浦滨江新时代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入驻后,叠加单位职工的日常通勤,岛上共享单车的需求量显著提升。
“最近的上班高峰时段,从复兴岛地铁站出来经常找不到共享单车,购买的单车包月卡用不了,只能步行到单位”“我们居民晚饭后散步,人行道被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占用,只能走在车行道上,缺少安全感”……
日前,复兴岛公园人大代表联络站举办“畅通复兴岛通勤‘最后一公里’”民主议事会,岛上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向区人大代表、定海路街道管理办和共享单车公司代表,讲述与共享单车有关的出行难。
作为岛上仅有的一条市政道路,共青路受制于大部分路段的人行道宽度等“先天不足”,能够辟出非机动车停放点的空间十分有限。多重因素作用下,岛上的共享单车“一管就少、一放就乱”,占道停车、绿化藏车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从2024年市、区人大代表第二次集中联系社区活动开始,复兴岛公园人大代表联络站就陆续收到有关情况反映。与会的区人大代表朱晓华在岛上工作多年,作为共享单车的用户,对于上班族与居民的“吐槽”,朱晓华感同身受,她分享了对于早晚高峰单车供应和使用情况的观察和体会。
会上,人大代表与岛上单位、街道职能部门、属地居委会有商有量,共同讨论确定“解题办法”:鉴于当前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潮汐式的用车需求与有限停车资源之间的矛盾,为此,由街道在轨交12号线复兴岛站3号口开辟共享单车停放区域,试运行期间增派管理力量,维护停车秩序,并为有条件的用车“大户”单位加划门前停车点,方便就近用车。
“今天大家坐下来,把问题说开、解释清楚了,增进了相互理解,最终达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共识。”朱晓华说。
建立共享单车事务多方沟通工作机制,相关单位指定1-2名联系人,对接街道管理办,及时响应并协助做好共享单车相关工作,对各自员工、住户加强宣传引导,做到规范停车,确保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正常通行。
会后,人大街工委和街道管理办工作人员来到部分单位门前实地查看,按照“一点一策”,针对增加停放点、落实管理措施、加大宣导力度等与单位联系人进行详细对接。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岛上“用车难”问题现已得到初步缓解。前不久,轨交12号线复兴岛站出入口附近立起了“非机动车停放点”指示牌,部分单位利用门前空间,在不挤占人行道的前提下新增了正规停放点,大家还通过微信群等方式,积极提醒本单位人员文明守序用车,推动岛上共享单车有序停放与稳定投放之间的良性循环。
“复兴岛已经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共享单车有助于提升进出岛的交通可达性,这种绿色出行方式也呼应了复兴岛的发展理念。”朱晓华表示,希望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相关单位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合力提升岛上交通的安全感、通勤的幸福感。
■记者 成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