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暖城区”,拥有怎样的“暖色调”

  编者按

  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在杨浦投资发展的底气,还是让人才纷至沓来的“磁吸力”。

  不拘一格引人才,杨浦为“新”赛道注入“Young”基因——“拉着行李箱来比赛!”来自云南昆明的他不远千里赶到杨浦,参加第九届上海杨浦全球“创业之星”大赛。大赛拓展赛道,扩大覆盖面,“三区”深化协同,为创新“种子”提供孵化土壤,同时打出“政策+资本”的组合拳,为优质项目走向市场“铺路”;杨浦企业宣布,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预计将覆盖超百万名骑手。这是继上线防疲劳机制、取消超时扣款之后,企业近年来完善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又一举措……

  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最暖城区”,拥有怎样的“暖色调”?

  不拘一格引人才,杨浦为“新”赛道注入“Young”基因

  “拉着行李箱来比赛!”最近,来自云南昆明的何鹏搏不远千里赶到杨浦,参加第九届上海杨浦全球“创业之星”大赛。

  何鹏搏告诉记者,国内有农业科技领域的创业大赛不多,“创业之星”大赛便是其中之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项目具备参赛资格,就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想把项目最全面的情况呈现给各位评审,所以何鹏搏放弃了线上复赛的机会,买了机票直接飞来上海。“工作人员看到我拖着行李箱来到现场,还很贴心地问我累不累、渴不渴。心里很感动,也更有斗志了!”何鹏搏笑着说。

  人才,是城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拘一格引人才,是杨浦的态度。

  近日,第九届上海杨浦全球“创业之星”大赛复赛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资本赋能人才,新质驱动发展”,共有来自全球的1247个优质项目报名参赛。

  “三区”深化协同,为创新“种子”提供孵化土壤

  赛道众多、覆盖面广是何鹏搏等大部分项目负责人对此次大赛的真实感受。大赛首次将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纳入遴选范围,并与哔哩哔哩合作,设立文化创意赛道分赛场。赛事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赛依托抖音、哔哩哔哩等头部在线新经济企业,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孵化土壤,助力创新“种子”落地生根。

  本届赛事在原有辐射范围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将杨浦的创新声音带到了北美、欧洲、亚洲等热点地区,目前已经构建全球联动网络;同时,尝试深化“校区+园区+社区”三区协同模式。前期,“创业之星”宣介会走进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正是因为这个契机,上海财经大学研二学生苏泽正报了名,并凭借出色表现进入文化创意赛道的复赛阶段。苏泽正有过几年的创业经历,但因为现在还是学生,资源和资金都有限,他说,希望通过这次大赛为自己的项目争取到一些关注。

  产教融合,即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方式,由企业和高校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经过多年探索发展,这种方式已经成为推动杨浦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

  在同济大学衷和楼分赛场,即将进行路演的项目负责人孙允陆进行着项目策划的最终修改。作为就职于复旦大学的激光领域人才,真正把学术和技术上的研究“推”向应用场景落地,是他参加此次“创业之星”大赛的初衷。“非常感谢区委、区政府能提供这样一个大赛平台,让高校的科研成果得以与市场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孙允陆说。

  像孙允陆这样的高校科研人才,在“创业之星”复赛现场还有很多。据悉,高校为本次大赛输送了近百个优质项目。

  本次大赛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评审模式,来自高校、产业界及投资机构的65名专家组成评审团,从商业模式、技术壁垒、财务健康度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并为参赛者提供战略指导。

  “评委们的点评和建议都非常专业,为我下一步的项目实施提供了方向。在我看来,比赛的结果不重要,能从中收获一些‘大佬’的经验更重要。”苏泽正说。

  区人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创业之星’大赛,进一步深化‘校区+园区+社区’的三区协同模式,进而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打出“政策+资本”的组合拳,为优质项目走向市场“铺路”

  如何构建多层次科创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营造新生态、强化政策与资本双驱动是杨浦给出的“最优解”。本届大赛中,优秀获奖项目不仅可以享受杨浦“3310”人才计划的办公补贴、人才落户等十余项政策支持,还通过对接“海聚英才”“春晖杯”等赛事资源,引入市场化直投基金,形成了“政策+资本”的组合拳;此外,同步联动孵化器、创投平台,为优质项目的落地转化“铺路”,助力项目走向市场。

  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做好上海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总牵引,更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资源”,市和区要加强联动,把一件件具体的事情解决好,把“筑巢引凤”的环境营造好。

  2024年,杨浦制定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首发产业人才、教育人才、人才社区三大专项政策。

  2025年,杨浦致力于营造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完善多层次政策支撑体系,建立分层分类的人才认定机制,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积极打造高品质人才安居工程,加快推进“东上海人才港”建设,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202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曲姗以IT行业尖兵的身份来到杨浦,加入美团,成为一名算法工程师,并获评“杨浦工匠”。

  “杨浦为青年人解决了许多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让我们更有底气扎根杨浦,为杨浦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曲姗说。

  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杨浦企业连续出台举措加强新就业群体的保障

  美团是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近年来,美团在杨浦不断拓展业务版图,为区域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日前,美团宣布,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预计于2025年二季度开始实施。若此轮社保逐步推行,预计将覆盖超百万名骑手。

  继上线防疲劳机制、取消超时扣款之后,这是美团近年来完善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又一举措。公开信息显示,自2022年7月以来,美团率先为新就业群体缴纳了新型职业伤害保费,目前已出资14亿元为7个试点省市骑手缴纳职业伤害保障,未来将进一步覆盖到所有省市的所有骑手。

  美团研究院此前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稳定的众包兼职骑手在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的平均月收入分别达到7350元、6200元、5550元。

  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熟练地拿起手机查看订单信息,然后迅速赶往取餐点……美团骑手栾玉涛来自辽宁,他每天穿梭在五角场附近的大街小巷,与时间赛跑,让美味准时“上门”。

  “送外卖比较自由,虽然累,但每天跑来跑去,时间过得快,还能多挣点钱。”他笑着说。从事外卖骑手工作已有三年,栾玉涛日均能跑到六七十单。今年春节栾玉涛选择坚守岗位,他直言,“留守的奖金高,将近4000元,是平时的3倍!多跑几天,年后再回家也不迟。”

  行业人士表示,随着外卖等行业稳定发展,目前,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已经形成了相对清晰的“专业”和“兼职”的群体划分。不少骑手在积累了相关经验和技能后,已成为稳定从业者。“为稳定就业者提供各类保障,不仅符合劳动者的真实利益,也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形成相对稳定、专业的配送员群体。”

  开年以来,美团连续出台举措加强新就业群体的保障,包括取消超时扣款、上线防疲劳机制等,并联合社会各方建设了1.6万个骑手社区,帮助骑手畅通配送路径。

  接下来,杨浦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区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精神,紧跟美团业务发展需求,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窦雨琪   毛信慧   宗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资讯
   第06版:健康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专题
“最暖城区”,拥有怎样的“暖色调”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最暖城区”,拥有怎样的“暖色调” 2025-02-27 2 2025年02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