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房龄长,房屋属性、房型结构复杂,一栋房子拆成几户租是常事,流动人口多,卫生条件差……市二散居地占地约2700多平方米,属于长海路街道325街坊2丘。对于这里的17产18户居民来说,房屋征收,是一个不知道盼了多少年的梦。
近日,在这些居民家门口响起的礼炮声、掌声、欢呼声,标志着长海路街道325街坊市二散居地房屋征收项目正式启动签约,并已实现“两个100%”——意愿征询率100%、协商签约率100%。
老房历经数次翻新,但生活条件还是“赶不上节奏”
刘古祝家住政府路122号2幢。这栋老房,是他和妻子结婚时造的。一晃已经44年,曾经的农田上一栋栋高楼和商品房小区拔地而起,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七旬老人,小两口变为祖孙三代的五口之家……时过境迁,老房历经数次翻新,但生活条件还是“赶不上节奏”——老房“夏天怕暴雨、冬天怕大风”,屋顶的瓦片被吹飞过几次,愁得夫妻俩睡不着觉。一楼设有一个公用厨房,由4户租户共用,但因为没有天然气,租户们只能用液化气瓶。“四个液化气瓶排成一排,堆在这里,一到烧饭时间,这里就四家人家一起开工。”刘古祝说,“其中的安全隐患,社区也很关注,但不能撤走,因为总要解决吃饭问题。”
事实上,市二散居地的征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1992年,杨浦区政府批准当时的五角场镇政府(现长海路街道)征地建造住宅,撤销了原本的生产队建制,还带征该队非耕宅基地7359平方米,其中就包含市二散居地块。只是后续未有实质的项目建设,该地块成为集体土地征而未拆地块,这里的房屋也始终没有实施拆迁补偿。
“对政策满意,对方案也满意”,多方联动,为居民圆“新居梦”
今年,老房终于迎来曙光。“多年以来,因为房屋比较老旧,无卫生设施,居民一直盼征收、盼动迁,意愿非常强烈。今年,我们从区里到街道多方努力,抓住全市解决非旧改无卫生设施地块问题的契机,将这一项目提上日程、列入计划。”长海路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福银表示。
今年初,区规划资源局组织区土地储备中心、区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对地块重新排摸,决定采取“三个100%”协商签约的方式进行房屋征收。4月10日,市二散居地征地房屋补偿协商工作正式启动。
“立项之后,街道会同各方为居民争取了最优惠的政策。另一方面,我们组织人员成立了专班,提前进行社区宣传,与居民建立了互信。因而在征收第一时间,就与居民达成了协议。首日签约,首日完成百分之百。”陈福银告诉记者。
这些年,刘古祝亲眼目睹着周边环境一点一点地变化着——“修缮了门口的路面,提升了绿化品质”,如今,老房有喜,让这位七旬老人长舒一口气,“对政策满意,对方案也满意,我们终于可以搬到商品房了,而且还要留在长海路街道,和老邻居们常见面!”
■汤顺佳 文/摄
相关新闻
人行道上的“微更新”——
“晚饭后散步,再也不用‘绕桩’了”
夜幕下的殷行路北侧政悦路西段,平整的人行道在路灯下延伸。最近,去新江湾城生态连廊锻炼的居民们发现,那个矗立二十载的“拦路虎”消失了踪迹。
这个占据人行道“C位”的光纤交接箱,曾是市政道路变迁的“活化石”。居民冯先生向记者描述,箱体占据通行要道,夜间昏暗时行人需小心绕行,“磕碰事件时有发生”。
作为新江湾城生态连廊一期重要入口节点,该路段日均人流量逾千人次,安全隐患亟待解决。新江湾城街道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破题。管理办副主任江骁骋介绍,街道组建专班开展“考古式”溯源,发现该设施系市政道路改造遗留问题。在锁定权属单位后,街道与东区电信局搭建“即时响应-协同处置”的政企联动机制。双方确定专人紧盯施工进度,共同排摸地下管线分布,和相关部门协调确认新位置,协同攻坚审批环节,积极联系各级审批管理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将原本数月的审批流程压缩至20天,刷新同类事项办理速度。
“审批通过的当晚,施工队伍就进场作业。”江骁骋说,迁移工程面临地下管网复杂、新位置选择受限等挑战。工作小组将移装流程细化拆分,精确各个节点时间安排,力求提前完成任务。
如今,这条人行道上,推着童车的家长与夜跑族从容交错。冯先生感叹:“现在晚饭后散步,再也不用‘绕桩’了。”■毛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