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周边“上新”6处骑者驿站
民生温度,如何传递至“神经末梢”

  编者按

  桨板、骑行、樱花等元素应有尽有,青春气息浓郁的地面彩绘十分吸睛……最近,位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周边的6处骑者驿站全新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目前,新江湾城街道正在逐步构建“生态+休闲+运动”融合发展新格局。街道以北部区域为核心,沿主干道及社区打造6个骑者驿站,通过整合便民服务、生态体验、文化展示等复合功能,构建起辐射北片区的骑行服务网络。

  人民城市新实践,杨浦如何激活微空间,让民生温度传递至“神经末梢”?

  既是街角的“颜值担当”,又是展示在地文化的“微型窗口”

  记者在现场看到,部分驿站配置标准化停车架、专业维修工具及轮胎充气设备,解决车辆乱停放、简易维修难问题,更好满足骑行爱好者的需求;面向居民和户外工作者,部分驿站则增设座椅、医疗应急药包、自动售卖机等设施,提供休憩、应急救护等服务。

  依托区房管局支持,新江湾城街道还联动物业服务企业成立爱心志愿联盟,构建“党建引领、企业协同、社会参与”服务网络——整合物业、文化中心、为老服务中心等资源,新增多个爱心服务点位,统一配备急救包、打气筒等设施,延伸服务半径。同时发动党员、志愿者参与驿站的日常维护工作。

  既扮靓街角空间,又成为展示在地文化的“微型窗口”,这些驿站以多元功能与人文景观相融,将民生服务温度传递至社区末梢。

  基层民主协商打下了“坚实地基”

  新江湾城街道顺利完成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周边6处骑者驿站的新增与改造工程,离不开前期基层民主协商打下的“坚实地基”。

  “专业骑行道不落地,驿站的使用率大打折扣”“标识要足够醒目”“停车架材料得和‘生态湿地’对得上色号”……新江湾城街道议事厅内,20余位居民代表、骑行爱好者、企业代表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围桌而坐。投影幕布上的骑者驿站设计图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彼时,已完成大量现场调研和专家论证,举办议事会旨在吸纳基层智慧,优化方案。

  加州水郡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凌浩提出,在骑者驿站的布局和骑行路线的设计上要考虑到早晚高峰人流等因素,并尽量避开中小学校附近。

  户外装备企业行者CTO胡伟说,希望配合骑者驿站的建设在周边重点区域路面做带反光的减速提醒标识,驿站内增加关于骑行者正确佩戴头盔、手套的宣传提示。

  考虑到有大量非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前来骑行和观光,来自同济大学的社区规划师建议,驿站的设计建设要一站多能,并在醒目位置用简明、有辨识度的图标体现每个站点的功能,让过往人员一目了然。此外,建议驿站配套的停车架材质需结合新江湾城生态环保的区域特色,尽量减少使用纯金属反光材料。

  骑行已成为具有社交属性的全民运动。来自睿达路居民区的居民代表表示,睿达路居民区的居民大多为老年人,希望驿站结合周边居民的年龄层次和生活习惯,并兼顾新江湾城部分道路狭窄的特点进行规划。

  ……

  “家门口的议事厅”聚焦民生关切,通过“三聚”工作法(聚焦民情、聚合民智、聚力民心)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建设“公园社区”提供实践样本。

  “生态+休闲+运动”融合发展

  目前,新江湾城街道正在逐步构建“生态+休闲+运动”融合发展新格局。街道以北部区域为核心,沿主干道及社区打造6个骑者驿站,通过整合便民服务、生态体验、文化展示等复合功能,构建起辐射北片区的骑行服务网络。

  据悉,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优化驿站服务配置,拓展服务领域,着力打造“有温度、有靓度、有精度”的社区服务新标杆。■毛信慧

  相关新闻

  三个“圈”初具雏形,跑出便民加速度

  在杨浦区政蓝路与清流环一路交汇处,一片曾经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失管地块,如今已蜕变为绿意盎然的临时绿地。“以前路过都绕着走,现在每天带孙子来散步,心情都变好了!”附近居民王女士点赞道。

  近年来,新江湾城街道大力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为居民创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活环境。目前,“生态运动圈”“生活服务圈”“生产休闲圈”初具雏形。

  其中,以新江湾城文化体育公园等为载体的“生态运动圈”建成,成为水上运动、极限运动等潮流运动打卡地;以清流环二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为载体的“生活服务圈”主要功能载体建成,为居民提供长者食堂、慈善咖啡、文化娱乐、医养康养、智慧养老等服务;以双子塔等为载体的“生产休闲圈”正加快建设,云际尚浦A座陆续投入使用,云际尚浦B座已结构封顶。

  新江湾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胡元晖介绍,2025年,街道围绕共创美好幸福生活,聚焦企业、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推出更多惠企便民举措,办好民生实事项目,丰富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回应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年度规划的青年友好、体育健身等项目建设,在国泓路392弄(D4地块)高标准建设新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融入一网通办、数据赋能、快办好办、智慧帮办等要素,打造市民满意的综合办事大厅;

  以资源整合、功能复合为导向,综合慈善救助、养老服务、助残帮扶、就业援助等内容,建设街道民政服务站;完善国浩路、湾谷“一网通办”自助办理点,新增设置24小时服务点与1处居委远程帮办延伸点;

  组建“上门帮办”服务团队;

  绘制新江湾城政务服务资源地图;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助餐、助洁、助医、助急、助行、康复辅具等“十助”服务;

  升级改造睿达路为老助餐点;

  抓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建设、认知障碍筛查、高龄老人爱心奶配送等实事项目。

  ■毛信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资讯
   第06版:健康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专题
民生温度,如何传递至“神经末梢”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民生温度,如何传递至“神经末梢” 2025-05-29 2 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