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预算说明时,谈到资金结转、预算支出时,动辄在“亿元”后边加个“等”;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里,蜻蜓点水列出一个支出项目,用“等等”代替几十个项目,“鱼目混珠”的情况比比皆是。
很多时候,频繁使用的“等”不再是文字表达的需要,而是遮掩事实的“包装”。透过“等等现象”,让我们看到信息公开不足的本质,觉察到信息不公开潜伏的负能量。
破除“等等现象”,首先要消除等待思想。当然,信息公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但是,不能有等一等的观望思想,更不能有歇歇脚的自满情绪。从维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尊严,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从政府自身建设需要来讲,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以及确保公开信息详细都不能再等了。
破除“等等现象”,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落实群众监督权,遏制腐败发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消除“等等现象”,等不得、不能等,贵在动真格、真动格。根本之策在于,加速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之旅;基本要求在于,具体、细致、真实、可信。(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