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毛建芬,她正在杨树浦路1455弄忙“双创”,和居委会干部一起戴着袖套和手套清理小区的宣传橱窗。在回居委会的路上,她发现一个橱窗里的业委会改选公告贴歪了,特意关照居委会干部要“重新贴一贴,不然多难看”,一看平时做事情就是个注重细节的人。
这种对细节的注重在和毛建芬共事的居委会干部们看来,是“毛书记做事有完美主义倾向,这种人容易往自己身上放更多的责任。”而正是这种对工作和细节尽心竭力的追求,换来了居委会干部和居民对她的信任。
不谈个人,都是集体合力
对于社区工作,72岁的广杭苑前任业委会班子成员金竹芳老人这样感慨:社区工作可比我们想象中难多了,不像在一个单位,大家互相之间至少都“卖点面子”,什么事情都好说,居民区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所以真心讲,我们毛书记是不容易的。”
广杭居民区是一个由二级旧式里弄、售后公房及商品房组成的混合型居民区,共有居民3100多户,8000余人。在这种混合型的居民区里,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文化水平层次不同,性格各异,面对不同的人群,居委会干部要学会随时切换“频道”,转变角色。
毛建芬在大家眼里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一直挂在嘴边的话是,“都是大家一起做的事情”、“说好了讲班子的,怎么又扯到我一个人身上来了?”她反复强调,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最关键是要依靠大家让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有“战斗力”,成为社区工作的核心,长效运作,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
有广杭特色的“八位一体”工作方法,即通过在广杭居民区党总支中增设“兼职委员”,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社区民警、辖区单位及社会组织中熟悉社区情况、思想政治水平过硬、业务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党员吸收进来,形成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大总支”引领下的“八位一体”自治联动机制。
“八位一体”简简单单四个字,真正要做到调动社区居民力量进行自我管理,却不是这么简单,全靠居委会牵头。眉州路135弄和杨树浦路1455弄进行的自来水水管更换工作,这项牵涉众多居民利益的民生工程,在2007年到2010年为期三年的时间里,多次遇阻,工程停滞不前。居民区党总支运用“自治协会”平台,通过相应的例会、听证、评议、巡视、督办及检查等六项制度,听取各方面收集反馈的居民意见和建议,共同出谋划策,确定初步实施意向,提交居民(业主)大会审定。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牵头落实、具体工程跟进协调,毛建芬和居委会干部们事事亲力亲为,不厌其烦上门做居民工作。这项工程为社区内共计1100余户居民家中先后进行了二次水管改造,破解了二次供水难题。
身体力行,乐观的人格魅力
虽然毛建芬一直谦虚地不爱提及自己,但在居委会主要负责妇联工作的徐东却快人快语:“毛书记是‘领头羊’,我们跟着她干就行了。”但这种号召力不是任谁说了就算,关键时刻的凝聚力和“服帖”全靠毛建芬平时的身体力行。
在广杭苑居委会的办公室里,每个人办公桌底下都放着一双凉拖鞋。大家笑着调侃,这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拷浜”专用。为了方便居委会干部和居民联系,毛建芬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去年9月13日,上海突如其来降下了一场特大暴雨,凌晨1点,毛建芬被居民求助的电话惊醒:“家里淹了,毛书记帮帮忙!”地势低于主干道60公分的杨树浦路1423弄居民打来电话求助,家里进水,家里的电器、钢琴、家具淹没在“汪洋”之中。她立刻联系居委会其他干部,用板凳搭起高台,合力将冰箱等搬到了高处。大家一忙就是一整晚。
“一年总有两三次‘拷浜’,进水厉害的时候发的雨鞋根本不管用,水基本要没到我的大腿位置。”毛书记的搭档、居委会主任顾家祥说。
居委会干部们自己也说,干了这份工作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像这样凌晨出去忙工作或是处理居民的急事顾不上吃饭的事情为数也不少,被居民误解受委屈也是家常便饭。
“做事情碰上居民不理解的时候血压就上去了,晚上睡不着觉。就只好自己开解自己,放开了就好了。”乐观开朗的毛书记这么安慰自己。这种时候,家里人也有过怨言,“错误的选择,错误的决定。”这是毛建芬的先生心疼妻子时说的气话。但更多的时候,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她最大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