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梦萦魂牵电影情结

  ■ 周琳文

  儿时,我生活在浙江省江山市一个繁华的乡镇凤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像城市居民一样,在庄严的礼堂式影院里观看喜爱的电影,这是我清贫的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快乐源泉。

  就像如今的小朋友整日沉湎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熊出没》等动画片一样,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中国传统动画片,以及《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抗战题材的经典之作,是所有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少年儿童念念不忘的最爱。为了时常看到精致唯美的影片,少不更事的我时常缠着母亲,千方百计买到电影票,然后手牵着手走进电影院,置身于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正因有着这一热爱,让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一次次把五分硬币换成了薄薄的电影票。在繁星满天的夜晚,趴在母亲脊背上,摇摇晃晃地从电影院跟随着人潮回家的情景,成为我整个童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八十年代,我跟着父亲背井离乡赴外地求学,安安静静地坐在影院里看电影的日子,渐渐淡出我的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城乡居民的生活也渐渐改善,我家有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奢侈品”电视机,看电影的机会就更少了。虽然如此,每逢寒暑假期间,我还会时常到乡下亲戚家住上一些日子,体验另一种快乐:看露天电影。在皎洁的明月照耀下,在轻柔的清风吹拂中,数百名男女老少陆陆续续赶往乡村广场,或坐、或站、或蹲地围聚在一幅宽大的影幕前,随着剧情的发展一起喜怒哀乐,这种情景现在的孩子只能从长辈的叙述中想象,永远也不能够体会其中的快乐了。这一时期,《屠城血证》、《南昌起义》、《高山下的花环》、《血战台儿庄》等爱国教育影片,及《庐山恋》、《泉水叮咚》、《知音》等情感经典著作永远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改革开放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也推进了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对话与沟通。九十年代,我考入了江山城区学校,在三年的求学生涯中,深切感受到期间的变化:港、澳、台影视节目风靡大陆,孟庭苇、刘德华、徐小凤、周润发、成龙等歌星、影星大量进入我们的生活,港台歌曲也成为校园学子们争相传唱的首选。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江山市区解放路影剧院看了一场名为《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台湾片,这部悲情片让全体观众集体挥泪,影院内但闻一片呜咽之声,以至于我们一再叮嘱次日观看的同学,一定要带好手帕。这部最初在台湾上映时被认为故事情节“老套”的影片,在大陆却造成了空前轰动,创下了上亿元的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回想起来,不仅是演员精彩的演绎勾起了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勾起了骨肉分离的大陆民众对海峡另一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今,也许再也没有一种文化活动,可以让这么多的人一起伤心落泪,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吧!

  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城乡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机、影碟机等家电日渐普及,人们看电影的场所从影剧院转到了各自的家里,基层电影院的功能也从大众娱乐场所逐渐演变成为廉政教育和爱国教育基地。近几年,电脑的飞速普及和广电、电信、网通等网络系统功能的日益更新,更为“坐在家里看电影”提供了便利,“优酷”、“土豆”等专业网站提供的大量电影、电视剧,极大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坐在电脑前轻轻点击鼠标,轻松地观看中国当代名导演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王家卫拍摄的经典大片,畅游国际名导创作的好莱坞巨作世界,享受一次次饕餮影视大餐,这在过去,是我想都未曾想到的。

  沧桑巨变,时过境迁。如今,露天电影也基本退出了我们的视线;老家凤林的那礼堂式影院已变成大型超市;江山市区解放路影剧院早已荡然无存,新的3D影院悄悄地走进小城居民的生活;而在大都市日益崛起的万达影院等电影市场,在以另一种时尚面孔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畅游电影艺术殿堂,默默地传承电影时代三十年的巨变。而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经典电影,已经深深融入灵魂和血液,时时令我梦萦魂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特刊·践行群众路线
   第06版:特刊·践行群众路线
   第07版:专题·创新创业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梦萦魂牵电影情结
感受美国(二)
垂丝海棠(新江湾城)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梦萦魂牵电影情结 2014-05-08 2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