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育不好就会出“次品”

  ■而喻

  近日,本市某高校两名大学生,侵入学校网站后台,篡改晨跑数据。两人不仅篡改自己的数据,还从其他学生对晨跑的畏难情绪中嗅到“商机”。短短数月,两人从200多名学生中收取篡改晨跑数据的“手续费”,非法获利8万余元,目前两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从“黑客”、“8万元”、“200多名学生付费”等一系列要素中,应了教育界“德育不好就会出‘次品’”这句老话。大学,要把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作为德育目标,更要教导学生牢牢树立“底线意识”。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此话耳熟能详。但长期以来,中小学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到了大学,不少老师认为法律意识、行为规范、道德观念之类,是学生头脑中已“成型”的内容,认为大学是个“学术机构”,所以不太重视育人这个根本任务。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各类黑客入侵、金融诈骗、“老鼠仓”案件中,有相当多的犯案者都是高学历、高智商、熟练掌握先进科技、具有精深专业知识的年轻人。也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因为工作无着,干起了偷窃的勾当。

  一名重点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被抓获时,还用法律知识为自己辩解,“这东西放在课桌上,我可以认为它是无主的,我这是‘拿’,不是‘偷’。”此情此景,此等辩驳,只能说明我们的德育出了大问题。

  大学是人们接受制度性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年轻人的一方新天地。在这里,他们开始深入思考人生、体察社会、展望未来。所以,在大学这个“站点”,德育至关重要。无论是新生进校后的开学典礼,还是大学期间的思政课和相关专业课,以及学校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和环境等,德育都可以融汇其中。要让学生明白,能否获得成功,根本在于做人,而不是赚大钱、开名车、住豪宅。无论学什么专业,无论将来从事怎样的职业,首先要守住底线,并不断攀登更高的道德境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做医生,应做正谊明道、服务人民的好医生;搞科研,要用先进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切不可为害于人;从商,应遵从商道、勇于开拓,拥有社会责任感;做官,应做清正廉洁、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来源:解放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特刊·践行群众路线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双创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让博物馆与公众亲密对话
言论观点
《舌尖2》疑似造假该不该计较
一停了之
请给“1.2米以下”更多友善
德育不好就会出“次品”
杨浦时报评论05德育不好就会出“次品” 2014-05-20 2 2014年05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