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对苏州充满尊敬。这个永远和吴越春秋、阖庐勾践、范蠡伍子胥连在一起的小城,雍容华贵,充满底气,从背后望着血气方刚的上海,拈花微笑;它又像一个世家子弟,掩起门就是亭台池阁,翻翻袖子,便是一串缨络珠宝。
这次路过苏州,有一大段空余时间。问出租车司机,除了阊门、寒山寺、观前街、虎丘、天平山……可还有什么好去处?司机想都不想,说:“山塘。”
山塘!不知哪位诗人的诗句,一下划过脑中“山塘日日花成市”,可惜下面几句记不得了。好吧,去山塘!
到山塘,撞上了白居易。
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一朝在任,便把解决民生民瘼视作自己的义务。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所谓“政绩工程”那些时髦而自私的念头,他们做的事却万古流芳。白居易、苏东坡在杭州疏浚西湖,栽柳种桃,留下一汪绿水、平湖春堤、万株垂杨。同样,在苏州,白居易鼓励农桑,成就了山塘。
修桥铺路,历来视作善举。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有一次到虎丘去,看到沿途河道淤塞,小路不通。回来后决定在虎丘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七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河塘旁筑堤,建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与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交通和灌溉,一时商贾云集,花船往返;列肆招牌,灿若云锦。
“银勒牵骄马,画船载丽人。”
“山塘七里旧繁华,园客家家尽种花;一种清香远近闻,半塘桥外月初斜。”
但千年岁月流逝,山塘几被历史忘却和湮没。
数年前,苏州市将山塘作为历史保护区开街。
今天,走在白居易车骑马蹄敲打过的石子路上,风光满眼。山塘老街有雕花古楼,各地会馆,保存完好的古戏台;桥下一河春水,轻舟八尺,低篷三扇;沿街汇集了拓刻、制扇、古玩、织布、印花、石雕、玉雕、紫檀木雕、桃花木雕、桃花坞年画、凤翔泥塑……以及海棠糕、梅花饼等各色小吃;还有一所苏州评弹学校,吴侬软语,弦索声声,真个是一叶画舫一丝竹,一声柔橹一销魂。
山塘的风俗民情,有点像上海的城隍庙,没有那么宏大,但比城隍庙精致。尤其让上海城隍庙不及的,是山塘临街开着好几家艺术工作室。开出堂皇气派工作室的,是高级工艺师级别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拿到任何地方展示,都毫无惧色。有家紫檀雕刻室,陈列的作品深沉大气,标价以万计,有的甚至干脆注明是藏品,不出售。
“石艺斋”则是工艺大师石云的工作室,石雕茶壶琳琅满目。石雕茶壶所用的石料是采用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石,又称灵岩石、贡石,历史上久负盛名。石云先生运用深浅浮雕、圆雕、透雕、薄意雕、镂刻和浅刻等多种手法,精雕细凿,将大自然的世间万物如南瓜、仙桃、梅桩、竹节、荷叶、鱼儿、螺蛳……蕴集成一把把小小的石壶,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惊叹之余,日暮时分,吾购一把“荷叶包鱼”壶,欣欣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