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0日下午,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举行“杨浦创建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推进情况”专题对口协商会。
本区建设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工作始于2009年,当年4月获上海市教委批准,成为目前全市基础教育唯一的创新试验区。至今,已结束第一轮创建工作(2009年-2012年),目前正在建设第二轮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2013年-2015年)。
据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杨浦自身优势而言,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好本区高校、科研院所资源,聚焦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创新试验除了会继续关注在第一轮创建工作中集中开发的教学资源外,更着重解决中小学教育中的瓶颈问题——即在课堂领域如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来自教育一线的朱震国委员在发言中说道:“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创新能力,现在我们呼吁‘唤醒’创新能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创新能力为什么会‘睡着’。”来自同济大学的周克荣委员则表示,不希望通过增加教育或课程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是要通过合理的梳理和组织,把现有的内容整合,让学生学有所乐,避免哗众取宠。
在对口协商会上,委员们普遍认同的一点是,在应试教育的“大帽子”和“指挥棒”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基础教育创新试验的局部探索是有相当难度的。当天到会通报情况的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爱平,也是政协委员,有着“双重身份”的她也坦言,这样的创新试验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是“戴着镣铐跳舞”。委员们建议,杨浦在创建工作和探索创新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把创建的评价体系和衡量杠杆做些调整,更加重视校方及师生的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参与度和取得成果;另外关键的一点是,在关注基础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了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