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35名高中生在15个高校培育基地顺利完成为期一年的实践与探究,第三届杨浦区高中生“双进入”探究活动顺利落下帷幕。近日,第三届“双进入”探究活动结业仪式在上海院士风采馆举行,各基地的带教导师亲自向学员们颁发了印有专家评价、班主任评语、学员自评的“双进入”探究经历证书。
“大学实验室和高中化学实验室的环境截然不同,工作时间内,没有人说话、嬉笑,只有仪器运作的声音以及配置溶液的声音,感觉到的是科学探究的严谨与紧张。”在交流展示过程中,控江中学的赵语作为学员代表交流了她的探究成果与心得体会。
在做“土壤微生物呼吸的检测”时,赵语失手摔碎了装着待测定土壤的烧杯,她准备将土壤样品拾起重新观测,一旁的研究生却阻止了她,告诉她虽然只是与地面轻微接触,但还是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精准,应当重新取样。赵语说,“做实验很辛苦,常常看到研究生在实验室打地铺,这种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让我很有感触。”
近一年的努力不为比赛、不为获奖,也不是为了一纸证书,“双进入”探究活动甚至允许“不成功”,因为“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基地带教导师说,希望学生通过活动,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质疑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当天,首届与第二届“双进入”探究活动的学员也来到现场,向在场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不喜欢别人称呼我为‘文科生’,选择文科仅仅代表高考考核的科目,而非我最终的‘归宿’。”来自复旦附中的学员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未来的路很长,没有尝试过所有可能前不要为自己定性”。
“在当今高中学段中,高考仍是左右学校工作重心的‘指挥棒’,这容易抑制一批有兴趣特长的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双进入’活动正希望搭建一个联系高校和高中科技人才培养的衔接通道,以高校专家带教形式,为有特长的优秀高中生拓展成长空间。”区少科站站长胡建民介绍说,对进入活动前期培训的第三届学员,基地实施“宽进严出”的选拔方式,近200名学生中共有39名进入了院士团队、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
在“专家面试带教、学生自主选择”的双向选择模式下,院士及高校专家带教团队能根据学生的研究基础及志向挑选出认可的学生,以配对出最佳组合。
根据前两届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反馈的建议,第三届学员手中多了一本《“双进入”探究活动学员手册》,将真实、完整地记录下学员每一次参加活动的过程,以及导师们带教的科研进度。胡建民告诉记者,“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参加活动后在做些什么、有什么意义,不希望孩子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应试以外的地方,而通过手册,我们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支持这项活动,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