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创:在多元碰撞中激发创新活力
通过扶持小型专业化工作室,在建筑设计行业日趋白热化竞争中,开辟出一条蹊径

  ■记者  毛信慧 

  “十二五”期间,创意产业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筑设计作为上海创意产业的五大门类之一,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创新为导向,通过扶持小型专业化工作室,在建筑设计行业日趋白热化竞争中,开辟出一条蹊径。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进入了竞争激烈的“红海”时代。设计企业普遍面临人工成本升高和营销“价格战”的双重压力,利润率不断下降。伴随房地产行业的洗牌,建筑设计业的“优胜劣汰”也日渐明显。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未来建筑设计行业的业态究竟如何?这是许多设计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面对新时期行业共同的困境和挑战,联创的领导层从战略层面寻找突破之路。 

  在对西方国家成熟建筑市场的研究中,联创发现,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欧美国家形成了几家巨型设计企业集团+大量小型专业化技术公司+若干大师工作室的业态模式。历史实践证明,这种组合可以发挥出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的效率优势,同时又能保持创意、创新的土壤空间。 

  但目前国内的市场环境,对于小型明星设计室的创业和发展有很多不利的因素。除了启动资金以外,设计资质限制了小型企业承担大型项目的机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经营管理成本等因素也使小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如果在一家大型设计企业平台上扶持小型专业化工作室,是否会成为提升效益、打造品牌的一条途径?出于这样的设想,联创启动了一场调动全公司资源的革新。管理团队努力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率,同时整合产业服务资源,策划了“联合创新建筑设计明星工作室”孵化器项目。 

  联创的创新试点从“无界工作室”起步。工作室的10名建筑设计师分别来自中、英、法、德、意等国,他们专业各有侧重,可以从建筑设计、摄影、景观、艺术等视角和解读当代建筑设计内涵,设计范围也十分广泛,涵盖了机场、火车站、城市商贸广场等大型公共建筑,也有雕塑、工业设计、影像、室内设计。“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工作空间,设计师们可以在简约、自由的环境中相互交流,多元文化的碰撞,激发了公司的创新活力,也带动了公司设计的国际化。”孵化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无界工作室成功试水之后,联创全面启动了“联合创新建筑设计明星工作室”孵化器项目。到2015年末,联创计划投资设立3-5个在行业细分领域技术领先的建筑设计创新工作室。“我们希望通过两年左右的培育支持期,将它们孵化成为有一定盈利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专业设计企业。” 

  在资金上,公司计划分两年投入300万团队启动资金;在资质上,联创拥有的国家建筑甲级、规划甲级、景观乙级设计资质为工作室业务提供了保障;在技术上,技术中心共有25位专家为工作室提供支持;在营销上,市场推广中心为工作室提供全国范围的市场推广支持。此外,联创研究院还为其提供业务研究与技术研发支持;运营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信息化服务中心,为工作室提供业内领先的专业服务支撑;联创CRM客户管理、PM项目管理、KM知识管理等信息系统平台也供工作室使用,使其在初创阶段就可以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培育在新兴的专业市场、专业领域领先的设计团队,创造市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带动整个企业的创新活力。”该负责人表示。 

  如今,国际化特色、专业领域精耕、创新包容的企业文化已成为联创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也助力企业稳居中国民营建筑设计企业第一阵营。截至目前,联创已组建包括UDG中国、无界工作室、都市再生研究部、曼景工作室、创想工作室、BIM工作室、D9工作室在内的8个特色工作室,完成了海口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枣庄文体中心、无锡新城市民行政中心、无锡美新微纳传感厂区科研办公楼等作品,并获得2012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上海建筑学会第四届建筑创作奖公共建筑类优秀奖、2013无锡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等一系列业内奖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时尚·悦读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联创:在多元碰撞中激发创新活力
区委向老干部通报宣传工作
中学生篮球赛杨浦赛区开赛
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
加快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
促进上海扬剧小调传承发展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联创:在多元碰撞中激发创新活力 2014-07-01 2 2014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