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长二(1)小区里有这样一群热心人,她们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来自不同家庭,凭着一身爱管闲事的“毛病”,在社区里“帮”出了名气,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十姐妹”。在6月24日召开的2014年长白新村社区(街道)精神文明大会上,街道对“十姐妹”及另外9组获得2013年度长白新村社区十佳好人好事称号的个人或集体进行了表彰。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姐妹”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也有58岁,她们之间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邻里好,赛金宝,邻里情,胜似亲”,她们帮助过的邻居、做过的好事不胜枚举。
有一次,“十姐妹”发现平时一贯早起的独居老人宋金良到10点还不见人影,就一起来到老人家中,不料看到老人躺在床上,半边身体不能动,于是立即到居委会借来轮椅车,将其送至医院。由于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医生开出了病危通知单,宋金良没有家属在,亲戚又远在闵行,情况危急,“十姐妹”毅然在病危通知单上签下了名。住院治疗需要陪护,“十姐妹”就义不容辞,自愿担当起陪护工作。她们每天轮流送饭送菜,甚至还动员家人一起参加护理。不久后,宋金良的病情好转,出院后,他逢人就讲:“我的命是‘十姐妹’救的,我不知道怎么来报答她们,有这样的好邻居真幸福。”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前不久,居住在小区2号的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趁家人不注意,独自一人走出家门,到了晚饭时间仍不见踪影,其妻子焦急万分,“十姐妹”知道后不仅全体出动帮忙寻人,而且发动周边党员一起连夜寻找。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在吴淞找到了老人,老人家属感激万分,深感小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对社区工作也更加积极配合。
会上,“十姐妹”作为代表进行交流,她们的故事让与会人员受到触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一年,长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社区,涌现了一批先进典范和道德楷模,这些道德高尚、身体力行的人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为长白的建设发展积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此外,当天的会议还发出了“星级楼组”、“特色楼组”创建倡议,这也是长白新村街道首次开展“星级楼组”、“特色楼组”评比,旨在进一步探索党组织引领下的群众自治管理模式,广泛动员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努力破解物业管理中的楼道难题,充分发挥楼组在社区治理中的基石作用。
“星级楼组”、“特色楼组”不搞“终身制”,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该评选以一年为周期,获得“四星级”、“五星级”评定的楼组可申请党员先锋楼组、健康环保楼组、学习互动楼组、幸福银龄楼组等四类“特色楼组”,评定相关标准于会上一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