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的力度近年来不断加大,传统的封闭体系的“单位党建”和“统包统管”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军队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军休二部党总支的服务功能面临亟待创新发展的紧迫课题。在区委深化区域化党建理念的启发下,党总支在与驻区部队共建基础上,迈开双腿走出大门,主动与复旦大学老干部处、五角场街道老干部科、蓝天居民区党总支等部门建立联系,搭建联动服务新平台,提升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质量,更好地满足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健康等各方面需求,推动形成“百花齐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事共办”的党建共建新局面。
“时时有人关心,事事有人帮助”
军休二部近来在区域化党建平台上,实现了社区服务与军休服务的有效对接,初步形成军休干部“时时有人关心,事事有人帮助”的全天候服务机制。
军休二部有200余位党员干部集中居住在五角场街道蓝天居民区,有的老同志子女不在身边,有的老伴去世,有的体弱多病、腿脚不便。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便会较多地依赖于军休机构。有位老同志的爱人不幸患上肺气肿,长期住院,他独自在家生活缺乏照顾,军休二部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寻找社区范围内的家政服务,为老人解决了困难。还有一位家住政通路的老同志爱人病故,子女又在国外生活,军休二部通过资源对接,让其入住了养老机构。
面对老同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军休机构自身的封闭式管理、有限的服务能力,迫使党总支拓宽视野,加强与社区的联动共建,通过区域联动合力提供服务。为此,党总支积极与蓝天居民区党总支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引入社会资源,合力帮助军休干部和家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一方面,依托蓝天居民区党总支,引入志愿者和家政服务,形成了一支四十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为军休干部提供精神慰藉和日常照顾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军休干部中的医务人员定期为军休干部和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和咨询服务,并积极联系五角场社区卫生中心,为有需求的军休干部提供家庭病床和家庭医生服务。
强化“三区联动”
在军休干部中,既有领导管理经验丰富的老首长,也有知识渊博的专家、教授,还有不少有文化艺术特长的老同志,他们是党组织活动的优势资源和难得人才。如何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推进以群众自治为特色的群众自我服务,是提升军休文化活动品质的一大关键。
军休二部党总支坚持与校区、社区、营区联动,会同五角场街道老干部科、复旦大学老干部处等单位,广泛动员和联系军休干部文化、艺术团队,一起开展群众性文化宣传、文艺表演和政治理论学习交流等活动,受到小区居民的欢迎。同时,与蓝天居民区党总支等单位联合举办书画摄影展,组织军休干部讲师团开展党课宣讲,不断扩大军休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增强军休干部与社区、营区老干部和群众的文化交流。今年,“三区联动”将进一步延伸触角,开展建国65周年“祖国颂”文艺演出、“大手牵小手”老干部与青少年爱国主义主题活动、老干部形势教育社区巡回宣讲活动等将陆续开展。通过多样化、常态化的“三区联动”党建活动,拓展了干休所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升了军休文化品牌建设的影响力,辐射了军休干部政治理论工作的优势,对地区和谐建设提供了正能量,赢得了地方老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在新形势下,以封闭式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务模式受到挑战。要改变被动局面,提高服务质量,不能简单依靠增加人员和经费等外延式的发展方法,更需要解放思想,通过机制创新,走内涵式深化发展之路。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既有一般老干部服务管理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地方的特殊性。找准共性和特殊性的结合点,关键要打破服务管理中封闭式的自我循环,用好区域化党建平台,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壮大服务力量,提高服务能力。”军休二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