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莎士比亚所想起的

  ■徐春望文

  看报纸才知,今年是沙翁诞辰450周年。莎翁即莎士比亚,中国人习惯称莎士比亚为莎翁。由此想起家里有本《Giants of LiteratureShakespeare》英文原著,是个名叫希拉的英国友人在1980年7月邮寄给我的。翻到该书“莎士比亚的一生”章节一看,莎翁出生在1564年4月,然而“theexactdayisnotknown”。具体日期究竟是23日还是26日?都是后人据各自理由推测的。

  英国友人在邮寄这本书的同时,还给我写了封信。她在信中写道:“不知你的兴趣,不过你通过BBC学英语确很聪明,我以为你可能会喜欢我们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书,已把书寄出并希望你欣赏”。接着写:“Ifoundithardatfirstatschool, but enjoyhis works. Allchildrenwhotakeexaminationsattheageof15or16years,havetostudyoneofhisplays,andalsohissonnets.Ihadtostudy“JuliusCaesar”.Ithinkthat by the time I took myexamination,Iknewitinsideout,backwards,forwards,andalmostupsidedown.Apartyofusfromschool,wentuptoLondontoseeit……”

  她告诉我,当初在学校很喜欢莎翁作品,不过阅读有难度。英国所有十五六岁青少年都必须研读莎翁的一部戏剧和十四行诗,并要考试。她当时研读考试的莎翁作品是“朱利乌斯·恺撒”,学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还到伦敦等地去看过演出等。

  收到其来信后,很快我写了回信。就这样,我们英文书信往来继续了差不多十年时间。英国友人跟我学中文,我向她学英文。希拉的信写得非常好,文笔优美流畅,语言简洁幽默。我之所以大段地引用,主要想让大家读一读原汁原味的英文。她在信里曾指出我的英文信她看得懂,不过如她来写的话应该怎样。信的内容常常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生活、家庭、学习等领域。我真想找个渠道公开她的来信,以供学习英文的人参考借鉴。

  我的英文蹩脚,连短短的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所作的著名演说也背不出。若论水平肯定比英国十岁小孩低,绝对达不到英国十五六岁青少年那个程度。当我把英文原著翻到“莎士比亚诗文”的章节时,顿觉希拉的告诫十分中肯。十六世纪莎翁写作所用的古英语,不同于现代英语。我阅读莎翁的作品,如同当代小学生捧读古汉语,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我也有优势。在1963年刚进市东中学时,我读过萧乾译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在1966年文革初期,我翻阅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译本。尽管年代久远,我凭借年轻时的顽强记忆力和大概印象,硬劲地啃起了这本英文原著。后来慨叹于人生无常,读读放放,直至现在。

  450年前的莎翁,不仅是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世界公认的大文豪。莎翁一生写了38部戏剧和众多十四行诗等,揭露社会矛盾深刻,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堪称典范。尤其是莎翁的戏剧,一直在英国本土久演不衰,并且在全世界很多国家久演不衰。莎翁是真正的大师,得到我国文学先辈崇敬、尊称他为“莎翁”。我依稀记得,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我国就上演过莎翁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曾在上海文艺界引起轰动。

  如今已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上海,最近又上演了莎翁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说明莎翁的影响力深远。在上海人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察觉到莎翁的影响。前段时间,听到有人用上海闲话形容某人的贪婪自私,称之为“犹太人”,这正是莎翁《威尼斯商人》中的贪婪自私犹太人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的口语版本。记得1972年,我写过讽刺诗《阿三》中有一小节:“阿三独有的眼皮上/可能有莎士比亚精灵的药水/不然的话,怎么一睁开/不管什么,什么都陶醉!”精灵的使用就来源于莎翁的《仲夏夜之梦》里。还有,日本动画片《蓝精灵》、《花仙子》也不是什么创新,均借用莎翁戏剧里的人物。由此可见,在世界各个角落,莎翁的影响力巨大。

  在纪念莎翁诞辰450周年的时候,我又翻开希拉赠送的英文原著《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这本书,具有双重意义。因为希拉也来自英国的斯特拉特福,是莎翁的老乡。在这本英文原著的扉页,希拉写下这么一段话:“Hopingyouwillhavegreatpleasureinreadingthissmallbook,andthinkofus,yourfriends,wheneveryouseeit.”确实,我阅读这书时,我的思念油然而生。这思念穿越34年时空尘埃,穿越地球一端到另一端。我端详着那些三十年前寄来的照片,看着那一张张大大小小熟悉的脸,我的朋友希拉及她的丈夫和4个孩子、其中最小最可爱的一对龙凤双胞胎,你们都好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影视
由莎士比亚所想起的
双姝
老克勒
乘风破浪的小艇
信义之路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由莎士比亚所想起的 2014-07-05 2 2014年07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