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日常匆忙,留下一点清闲,红尘世界渐渐离去,雅石的大门向我打开……
灯光一照,它独立于苍茫的天地,伟岸、刚健,颇有英雄的气概,符合苏辛豪放词的元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此石名唤作“赤壁遗风”,令我忆起“文武赤壁”的故事来。所谓“武赤壁”在现在的湖北蒲圻,当年古战场,今日史遗址,只要踏上那一片土地,就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到将士们的呼吸……而“文赤壁”,即苏东坡笔下的黄州。东坡受人迫害,被贬黄州,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心中郁结,故放浪江湖,从现实中,挤出一片艺术的天地来,奇文如泉,涌出莲池:散文绝品《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豪放词上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文章可以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媲美;词可以抗衡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被后人推崇为“神品”;“黄州寒食诗”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可见,黄州是东坡先生现实中的“苦难地”,却是精神上的“伊甸园”。后人总以为东坡先生把“赤壁”搞错了,其实,以苏东坡的文史底子,会不识真正的赤壁?只不过借黄州的地方来倾吐心中的郁闷之气。现在,长江岸边还有“赤壁”的字迹,即“文赤壁”的纪念,且名声越来越大,大有盖过“武赤壁”之势。
它立于写字台上,高约一尺二,巉岩兀立,险峻奇特,岩上寸草不生,崖面上空隙颇多,大多是纵向纹理,仿佛大山中的羊肠小道,给人有无限的遐想……
这一石种叫做“龟背石”,出自大江大河的滩岸。由于千百万年流水的冲刷,使奇石的坡面上,线条如沟,从上往下散开,想想瀑布若是从顶悬水,将是怎样的壮观:千流万水奔腾下,一壑雷鸣空百谷;蜿蜒周折藏幽草,融江入海旭日图。
雨花石有如美少女;太湖石似乎像俊秀郎;灵璧石恰如英雄客;英石如同侠客行,独独具有一种沧桑感,仿佛沉思的长者,是智慧的姜子牙,或者商山四皓?
赏石行家说,好石要从四面观。正面一看,风起云涌,下端不够光滑,很粗糙,像是乱绳杂结,总无规则;中端分二,道道石纹,层层叠叠,似乎有古栈道的遗址,另一半笔陡成墙,如刀削平。而到上端,沟壑深,峰背锐,略有几个平台,一直到了顶巅,平台如茵,估计能坐上数百小人,欣赏云烟缭绕的自然风光,也是相当精彩。背面从上到下,由于瀑流的作用,千百条水线,把石面咬得一条条“伤痕”,看上去更有历史沧桑感。东侧千仞凌空,在巉岩山下,又向石中挖进“三分之一”,越发显得上空巍峨;西边看去,犹如船头,“乘长风破万里浪”,气势锐不可挡……
真是“好诗如画,雅石若歌”。在灯光下慢慢地欣赏,心中的滋味一点一滴聚集起来,好似荷叶上的雨珠,晶晶莹莹,圆圆润润,好不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