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泥沙到金沙

  ■胡贝妮 文

  我生活在金山已经二十多年了,从小到大,楼房拆了又建,学校搬了又造,唯一没有变动的是那片大海。

  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岁月如何蹉跎,海一直在那里,潮起潮退。

  翻开泛黄的相册,和大海合影的似乎特别多。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抱着我去海边玩耍。而童年时候的我好像对大海有着深深地恐惧,一在海浪较大的地方就会哭鼻子,许多照片都是带着一张苦瓜脸、躲在妈妈的怀里。长大后,和同学开玩笑说:“上海城区孩子的童年都会有一张人民广场喂鸽子的照片,而金山孩子的童年都会有一张和大海合影的照片。”的确,那片大海承载着每一个金山人的生活,从出生到终老,见证了无数个春秋的变迁。

  记忆中,那时候的海水黄黄的,远处打来的海浪泛着若隐若现的黄色;那时候的海滩还称不上沙滩,只有黑黑的、粗糙的泥沙;那时候的小孩喜欢在海边放风筝,喜欢在黑黑的泥里挖螃蟹;那时候的大人喜欢在海里游泳,享受海浪席卷而来的快感。说到那黑黑的泥沙,小时候的我最喜欢做的就是脱去鞋袜,赤脚走在上面,脚底感觉细细的,硬硬的。时不时的会有小螃蟹从小洞里钻出来,用它小小的钳子碰触我的脚底。

  长大之后,对于大海的记忆逐渐模糊,去海边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对大片海的重新认识来源于一幅壁画。在上海的欢乐谷有一幅壁画,画上是金山城市沙滩的新面貌:波浪形的长廊、金灿灿的沙滩、蔚蓝的大海……这幅画勾起了我对于那片海的好奇。

  在空闲时间,我去了那片记忆中的大海。那里有了摩天轮、海上摩托艇等娱乐设施;大海被围起来了一块,海水变成了蓝色;从前那黑黑的泥沙变成了金灿灿的沙子。依旧脱去鞋袜,赤脚走在上面,脚底感觉热热的,软软的,每走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旁边的孩子正在玩着沙,堆着他们想象中的城堡。情侣会牵着手在沙滩边漫步。爱好运动的男人们戴着墨镜,在沙滩上踢足球、打排球。这是一片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海,这是一幅我从未见过的画面,更加现代化,更加富有活力。

  在依托这片大海推动城市化的同时,金山还保留了上海最后一个渔村。在金山嘴渔村,依旧保留了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的江南古巷。站在那里的码头,依旧可以看到最真实的杭州湾。那片海,依旧是黄黄的海水、黑黑的泥沙、海浪翻滚、波涛汹涌。依旧有早出打渔的渔民,摇摇晃晃的捕鱼小舟,归来时的满船海鲜。

  浓浓的金山原来的风味在这里得以保留,那一代代人的乡愁啊,终究没有消散……(同济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群众路线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教育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咏怀·乡愁
消失,也是一种美
夏花凌霄
小梁州·忆农场战友
壁画
观荷
从泥沙到金沙
炎夏之夜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从泥沙到金沙 2014-09-11 2 2014年09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