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晶晶太阳白天上班当了一天伙夫,终于红着脸下班了。老天爷连忙把黑漆漆天幕拉上,天幕上点缀着星星和月亮。空气里弥漫焦煳味,感觉闷热。这时,路灯亮了。
人行道上,你来我往,熙熙攘攘。男的差不多都穿中裤T恤,女的更是一身短打,吊带热裤,给整条街面增添了妩媚的色彩。这情景恰与马路上一闪而过的骑电动车、自行车的女人一身严密的防晒装束,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马路上的公交车等各种车辆车轮飞滚,穿梭而行,与人行道上来往行人的匆匆、紧凑脚步相得益彰,是车上车下人赶回家的急切心情。
人行道上的商铺不失时机地打开了灯光,就像爱漂亮的女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吸引众人的目光。商铺的灯光一家接着一家,灯光的色彩五彩缤纷,错落有致,连绵不断,像一条匍匐的光龙把城市夜色辉映如昼,给人一种回归白天的错觉。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马路上的车水马龙趋向三三两两,人行道上的密集行人开始稀稀拉拉。家中的男女主人吃完饭,料理家务,看电视,相互交流,洗漱休息。而此刻,放暑假的孩子是家里的达人,舍弃家中空调凉快的享受,一溜烟地溜出家门,或找同学去,或奔向某个兴趣所在;老人也当起甩手掌柜,“偷闲一刻是乘凉”,倒背着手,踱着方步,走出家门,朝小区外面走去。
小区外卖西瓜的,以前乱放地上,现放在铺面里叫卖,价格像有胶水粘着的天气的热度,天越热价格越高。这算不算一种市场经济学?总给人一种趁火打劫的感觉。
人行道上的梧桐树干斑驳,隔三五米,一棵连一棵,长得枝繁叶茂。从前瞥见爬在叶子上,身上的每根毛竖得像刺,让人寒丝丝的红红绿绿的毛毛虫,现已不见踪影。白天被太阳晒得越热、叫得越欢的知了,充满夏趣的吵闹蝉鸣已少见鲜闻。
老人留恋夏夜乘风凉,在高楼底下,旁边的空地上,三五成群,手持扇子,或坐凳子椅子,天南地北侃大道,同小区后面绿地“草深无处不鸣蛙”的夏夜场景,全成了记忆。
如今,家家户户的外墙上挂着空调外机,像一张张发烧的嘴,对着马路和公共空间呼哧呼哧吐着热气,不断把室外温度拼命往上抬。
唯独小小蚊子,虽经历数十年小区里弄大规模的药熏、打、灭,像经过大风大浪的锻炼,练就了不怕雷达杀虫剂的金刚之身,而且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咬人吸血,还猖獗得意得“嗡嗡”乱叫。活像现代有些无耻“名人”,拿了商家好处费在媒体上代言商品,昧着良心叫卖“花好桃好”,实在令人生厌。
夜深了,陆续有商铺打烊了。街上一条光龙变成断断续续、明明暗暗的了,只有不远处有零星的红光散射出来。噢,那是夜店。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总有一些东西在消失,也总有一些东西抬头出现。消失的东西不一定你不喜欢,出现的东西不一定你就喜欢。这就像一条大河呼啸奔腾,其势不可阻挡,难免泥沙俱下。
头上月晕星逸,马路上偶尔有车辆驶过。天幕像顶帐篷罩天,让人始终感到不透气,闷热。听气象预报说,明天将有台风。“但得暑光如寇退”,无疑对不爱在家孵空调的老人是莫大安慰。
在这种“困人天气”里,还有老人坚信古人的“门闲心静自清凉”,信步沿着人行道回返,穿越小区大门,回到自己家中睡觉。